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

ID:20573250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_第1页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_第2页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_第3页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_第4页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   【摘要】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中的武术教育从历史渊源、本质内涵及自身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学校武术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无论是概念的内涵、自身的特征,还是其拥有的社会教育功能都应该及时、准确反映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反映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学校武术历史渊源内涵特点    学校中的武术教育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学校武术教育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始于西周时期的“六艺”,呈

2、现的是以武为主的“士大夫”式的封建教育,承担的是文武兼备的上层人才地培养;唐代的武举制,开启了以武取士的先河,承担的是专门武备人才地培养与选拔;民国时期的“中华新武术”地推广,是传统学校武术教育在近代学校教育中的一次改革,承担的是“强国强种”、振奋民族精神的民族救亡希望;新中国的学校武术,提倡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21世纪的学校武术,弘扬的是民族文化传承,贯彻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需求的健康合格型人才。  一、学校武术的认识和理解误区  中国武术起源于远古的原始生

3、存环境中的竞争,形成、发展于古代战争及战争与原始宗教、教育、娱乐的交织与共生,至明清时期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得以形成。在几千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随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武术所呈现的价值与作用不同,其内容构成与存在方式必然有所不同。今天的武术早已不是一种纯技击技术,它已转变为体育项目。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它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性,又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的运动形式。它既是对整个中国武术体系所有不同风格拳种的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对具有不同运动形式和不同演练风格特点的所有武术内容概括,包括

4、: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大众武术等。  学校武术从古至今都只是武术的一部分,先秦以前的学校武术是“其所以习射于学宫,驰驱于郊野,表面固为礼节,为娱乐,而其主要之作用则为战事之训练。”近代学校武术是“主张实行军国民郊野,主要是出自爱国主义,是对当时世界大战形势的反应。”今天的学校武术是在现代教育意义之上的、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其目标指向主要是在校学生的教育和强身健体;其内容应该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其存在方式是:在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术训练和比赛中进行

5、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其特点是:除了武术自身具备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性特点外,更加突出健康和教育、重视学生运动爱好、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时代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武术与武术无论是目标、特点、内容还是存在方式都有所不同。学校武术既不完全等同于大众武术、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更不等同于属种概念的大武术。  二、学校武术的本质内涵  1、学校武术必须满足学校教育需求  (1)“武德”教育有效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尚武崇德,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

6、倡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通过“有恒心、守法律、尚谋略、勿骄矜、守信义、尊师重道”,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人才。  (2)“武礼”教育有效加强校园礼仪修养 拳俗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打拳,敬拳礼时要求仪容和蔼,态度自如,体现了思想上进取、性格上的涵蓄和精神上的谦让,也正是中华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运动前敬礼,是对裁判、师长、

7、同仁、观众、对手的尊重和谦让,也是引导套路的一个良好开端。运动结束后敬礼,是对裁判、师长、同仁、观众、对手的尊敬和感谢,有始有终,体现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学校武术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  200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在论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时提到“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因地制

8、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活动。”当我们读到这些内容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武术的积极作用。通过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以及课外武术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值得认真探讨。  2、满足体育课程构建需求  学校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规定,在以后的多次大纲修订中都将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