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

ID:20575489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_第1页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_第2页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_第3页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_第4页
资源描述:

《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

2、第1内容加载中...第1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产品,拼服务这是最自然也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企业领导要想真正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并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经营决策,就必须依靠其对市场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企业内部精准的成本核算。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商业智能软件的需求日益增温,并在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日前,在2005年中国数据管理技术应用年会上,赛迪顾问发布了《2004-2005中国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商业智能作为整体数据

3、管理技术应用软件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增长率已超过40%,占到总体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软件市场的44.36%。然而,在这一组高速的发展数字背后,赛迪顾问的分析师却发现,中外企业在商业智能软件的实施和应用水平上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在中国,由于尚未形成一套统一且能够与国际接轨的评判标准,使企业几乎很难去评估商业智能项目的成败。从表面现象来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的需求层次不高所导致的,但如果再往更深层次去探讨,那么可以看到,管理模式的差异才是导致中外差距的最根本原因。  从管理模式透视中外企业需求层次的差异  比较中外企业的管理方式,国

4、外的市场化发展相对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操作准则也比较理性,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的方式去不断验证和归纳问题,并据此做出符合惯常发展规律的经营决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这种通过真实的数据去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方式并不是大多数中国管理者所经常运用的管理思路。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很多企业领导发现,这种缺乏信息支持做决策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找不着感觉了,原本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但事实却往往是相去甚远。  因此,上述管理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中外企业在商业智能软件需求层次上差异渐远。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商业智能这种管理工具来帮助他们解决

5、经营决策中所遇到的困难,但这种需求从产生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比西方滞后了若干年。  根据赛迪顾问的分析,在需求层次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中外企业管理理念上的差异造成的。通过表1的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按导入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层次不同各分为三个阶段,虽然其各阶段的特点大体一致而只是说法上的区别,但深究其内涵便可发现,国外企业所导入商业智能的理念更加贴进管理层面,其管理理念可见一斑;而中国的导入过程则显示出与企业实际应用层面的契合,在管理理念上却有着明显的差距。这说明,国际商业智能厂商在中国推广其BI产品的过程中,只扮演了工具专家的角色,进而将其在国外经过成熟应用的平台

6、产品及商业模型直接推广到了中国企业;那么,由于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差距,中国用户在应用这些先进工具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工具和其初步的需求当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然而,在契合点背后所隐含的成熟的管理思想却没有被大多数企业领导所领会。  综上所述,从长远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用户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差距才是影响中外商业智能应用效果差距的根本,中国的商业智能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人才缺失导致BI应用成熟度不高  纵观中国软件领域,巨大的人才缺口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的绊脚石,在商业智能领域,这一现象表现得尤其突出的是,一个优秀BI产品的

7、诞生一定是与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一批资深的行业专家、管理专家之间无障碍沟通和紧密配合分不开的。在与企业的实际交流过程中,一国内著名软件厂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中国的现状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空挡,即使能够招聘到几个具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人,也都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软件研发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针对同样的问题,  NCRTeradata数据仓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裁吴辅世表示:“人才是每个软件技术企业都必须应对的挑战。尤其近一两年来,中国政府和国内很多企业都认识到决策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正是实现决策支持、挖

8、掘数据价值和推进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这使得我国对数据仓库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刻不容缓,对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在看到商业智能市场商机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软件人才资源蕴藏着巨大潜力,仍有待我们的积极挖掘。”  可以预见,伴随着企业需求与应用的逐步成熟,商业智能软件的行业模型标准化必然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人才则正是顺应其发展的必要基石。因此,软件企业当前的最根本任务是要从人才培养入手,完善企业文化,并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使人才能够不断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人才绝非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在商业智能的人才培养方面,针对软

9、件使用者的教育与针对研发人员的培训同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