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芳生平简介

伍廷芳生平简介

ID:20581768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3

伍廷芳生平简介_第1页
伍廷芳生平简介_第2页
伍廷芳生平简介_第3页
伍廷芳生平简介_第4页
伍廷芳生平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伍廷芳生平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伍廷芳生平简介

2、第1  具有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落伍了。列强入侵、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使中国陷入了国弱民贫、愚昧落后的境地。为了救国济民,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这些人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靠阅读翻译著作间接了解秦西文化知识;一类直接、系统地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后一类的代表人物,按时间先后以容闳、伍廷芳、严复、孙中山为代表。  这四个人出外留学又分为两种情况,容闳、伍廷芳、孙中山都是少年时代由教会或亲带领出洋,接受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教育较少,国学根底浅薄

3、。严复系官费保送出洋,时年二十三岁,曾系统地读过儒学著述,根底较深厚。他们的籍贯都是较早遭受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粤、闽地区;都怀着救国济民的宏愿,并在学成后投身国家改革和革命活动中来。他们都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前三人最终聚合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中,与时俱进,鞠躬尽瘁。严复则从维新志土倒退到复辟帝制的队伍中去了。  容闳、伍廷芳、孙中山可以视为三代。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他比容闳(1828-1912)小十四岁,却比孙中山(1866-1925)大二十四岁。容闳不仅是中

4、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方教育的代表人物,也是倡导维新的先驱。1860年,性太平天国的干王上过改革建议书,但他发现天京不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后,便转而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致力于洋务革新活动。后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兴起,他曾积极支持。维新运动失败,容闳寄居美国事晚年多病。当他看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趋高涨时,仍热情赞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然而,疾病已经使他不能亲自参加辛亥革命了。  伍廷芳少年时代就学港埠,曾任译员,后到英国攻读法律,经过一段时期在香港任职,于1882年投身北洋幕府。他

5、跟容闳具有相同的抱负、类似的境遇。所不同的是容闳作为最早荐西学、讲维新的人土,在清朝始终只能为少数疆臣大吏役使。而后继的伍廷芳却由于对外交涉的需要,逐渐晋升为二品大员,得以在办外交、改法制方面,施展才能。然而,他与容闳一样,最终对清政府得出了失望的结论。当他决定辞官隐居时,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了。于是,他以古稀高龄,冲破了效忠君主的精神桎梏,毅然与君主专制制度决裂,投入革命洪流成为孙中山的战友,为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共同奋斗,直到1922年6.月,在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府外交兼财政部长任内逝世。

6、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民主共和国的缔造人。他显然看到了拥戴清廷、致力改革维新不足以救国济民,在向李鸿章上书的试探失败后,便奋起组建兴中会,领导武装斗争,百折不挠,终于创立民国。后来又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把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孙中山堪称为二十世纪初年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伍廷芳终于皈依到以孙为首的进步的旗帜下。  伍廷芳继容闳之后在清王朝统治下,继续从事荐西学,筑铁路、办外交,改法制等实际活动。他们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深厚的儒学根底和文学造诣,也就无法杜撰出托古改

7、制的变法理论以吸引广大在封建教育下哺育成长起来的士人。然而,也正因为他们具有较系统的西学知识,才能勇敢地挣脱封建纲常和传统势力的羁绊;—转向民主革命。伍廷芳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为建立和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尽管清朝孤臣孽子斥他为叛逆,一部分革命党的激进之土又把他看作是旧官僚。然而。他对于新制度的拥护和捍卫却异常坚定执著,为一些早年参加起义,伍廷芳从一个维新改良的实践者,转变为缔造民主共和国的参与者和三主子支笔捍卫者,是清末民初玫治生活中的一种典型。俊一切投身进步事业的代表人物一样,

8、他也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政治实践记录和思想资料,这是多方位研究中国近代史所不应忽略的。为此,我们立意编辑《伍廷芳集》。  (二)  伍廷芳先世家贫,其父伍荣彰曾在南洋经商。1842年7月30日(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伍廷芳诞生于新加坡。他三岁随父回国,定居广州芳村,由塾师授举子业。未及考试,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沉重打击。地主官绅畏惧革命,相率逃避,许多士人学子也抛弃了中试做官的道路而另谋前程。年少的伍廷芳曾以富家子弟被人绑架,脱逃后,得到外国传教士和在香港办报的

9、亲戚陈言的帮助,赴港求学,年十四岁。此后,他的生活道路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以香港为据点,在海外求学、任职时期(1856-1881)。伍延芳先在香港圣保罗书院读书(1856-1861),毕业后即在该埠高等审判厅任译员。1869年改任香港地方审判厅译员。工作之余,赞助中文报纸,常为《中外新报》、《华字日报》提供翻译资料和文稿。  1874些年;他以薪俸积蓄,自费赴英留学,入林肯法学院,攻读法学。1876年结业,经过考试获得律师证书,成为第一个取得英国律师资格的中国人,从此,他以通晓经商、刑名、律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