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ID:20582095

大小:8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3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_第1页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_第2页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_第3页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_第4页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内容提要】本文以宋元时期的瘴疾为讨论对象,意在揭示历史上流行于南方的瘴疾与华夏文化扩散之间的关系。根据宋元时期史书的记载,瘴疾的分布有一个大体稳定的区域;其分布地区的变迁,反映了中原王朝的势力在这些地区的进退盛衰;各地区瘴情的轻重差异,反映了此地为中原文化所涵化的深浅程度。宋元时期医家在瘴疾的救治方面,理论上有深化,证治上有提高,最终使传统中医理论得到突破,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在瘴疾的预防方面,医家不仅强调习其风土的重要性,而且开始以中原医学知识改变南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一时期有关

2、瘴疾的记载表明,疾病对人体自然机能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形态变迁的表现。【关键词】瘴疾/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文化变迁【正文】有关瘴、瘴气、瘴病的研究,学者们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三篇文章特别值得提出。(注:萧璠:《汉宋间文献所见古代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病及其影响》,《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63本第1分(1993年4月),第67-171页。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第48卷第4期(1993年4月),第304-315页。范家伟:《六朝时期人口迁移与岭南地区瘴气病》,

3、《汉学研究》第16卷第1期(1998年6月),第27-58页。关于“瘴”的研究成果的综述,可参看范家伟上引文及拙作《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唐研究》第8卷,2002年)的有关论述。)萧璠阐明其著述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南方的疾病、医疗卫生情况的梳理、分析,探讨其“对当时人们的活动,特别是南迁北人的影响,藉以增进我们对历史上中国向南方的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的了解”。因此,萧氏利用大量的文献,重建了汉至宋时期南方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与某些地方流行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疾病对南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此

4、文虽然在某些细微之处还可以商榷,但是他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龚胜生除了描述瘴病的分布变迁以外,还集中探讨了瘴病对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并且指出,两千年来中国南方的土地开发史和瘴域变迁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此文是大陆学界较早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疾病的成果。范家伟则从人口迁移与疾病感染的角度,以瘴气病为例,探讨了六朝时期北人南迁进入岭南地区时所面对的疾病威胁,对六朝时期瘴气的论述颇为全面。总之,这三篇从医疗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瘴气的文章,都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积极的影响。上述三位学者对于瘴疾的看法,都是以现代医学

5、对疾病的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瘴疾作为一种地方性疾病,同样也是某种观念形态的反映。笔者曾从这一角度,阐释了汉唐时期的瘴疾,(注:左鹏:《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唐研究》第8卷,2002年,第257-275页。)本文拟对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景观驯化:宋元文献记载中的瘴疾两宋时期文献中记载的瘴疾,主要集中在今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海南等省、市、自治区,以及越南等地。其中以广东、广西为主的岭南地区的记载最为多见,但行文中使用的地名往往不一样,有广南、南方、岭海、

6、岭外、岭表等称呼,譬如“广南瘴疠之乡”,(注:《宋史》卷196《兵志十》。)“南方夏秋毒暑烟瘴”,(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8,神宗元丰六年八月乙亥。)或“岭外瘴毒”,(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0,哲宗元佑四年七月丙申。)等等。因此,朝廷对任职岭南的官员优渥有加,规定“岭南官除赴以时,以避炎瘴”;(注:《宋史》卷7《真宗纪二》。)史书表彰关心民瘼的官员“在岭表时,不惮出入之勤,瘴毒之浸”。(注:(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9,神宗熙宁六年“周敦颐卒”条。)诸如此类关于岭南地区瘴情的记录,反映了

7、这一时期岭南一带是人们所公认的瘴域。具体而言,广南东路的春州(治今广东阳春)、梅州(治今广东梅州),史书称其“炎疠颇甚”,(注:《宋史》卷90《地理志六》云:“广南东、西路……山林茂密,多瘴毒,凡命官吏,优其秩奉。春、梅诸州,炎疠颇甚,许土人领任。景德中,令秋冬赴治,使职巡行,皆令避盛夏瘴雾之患。”另,因所引各条资料有时间先后之分,而各代政区及名称亦废置不一,为简便计,概以所引资料之地名为准,不另考其沿革。)其他的地方如恩州(后改名南恩州,治今广东阳江)、循州(治今广东龙川)、新州(治今广东新兴)、英德府(治今广东英

8、德)等州也是瘴疠严重之区,而以英德府和春州最为厉害,英德府被称为“人间生地狱”;(注:《宋史》卷200《刑法志二》。)春州在当时更是闻名遐迩的瘴毒之地,当地的志书谓其“与夷獠杂居,瘴疠以春州为首”,(注:(宋)祝穆:《方舆胜览》卷37《南恩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50页。)《宋史》卷270《李符传》的记载则代表了当时普遍的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