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南京农大8

土壤学 南京农大8

ID:20584580

大小:14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3

土壤学 南京农大8_第1页
土壤学 南京农大8_第2页
土壤学 南京农大8_第3页
土壤学 南京农大8_第4页
土壤学 南京农大8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学 南京农大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hap.8土壤热量§1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1土壤热量来源(1)太阳辐射能(2)生物热(3)地热Chap.8土壤热量§1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2土壤热量平衡土壤热量平衡是指土壤热量的收支情况。土壤热量平衡可用下式表示:Q=E-Q1-Q2-Q3式中:Q为用于土壤增温的热量;E为土壤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Q1为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Q2为土壤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Q3为其它方面消耗的热量(向下层传导)。Chap.8土壤热量§2土壤热性质1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分为:容积热容量;质量热

2、容量。Chap.8土壤热量§2土壤热性质容积热容量是指每1cm3土壤增、降1℃时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Cv表示,单位为J/(cm3℃);质量热容量也称比热,是指每1克土壤增、降温1℃时所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C表示,单位为J/(g℃)。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Cv=c×ρ(式中ρ为土壤容重)。Chap.8土壤热量§2土壤热性质热容量愈大,土壤温度变化愈缓慢,反之,热容量愈小,则土壤温度变化频繁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受土壤的三相组成影响。C水>C土>C气粘土升温慢,冷性土;砂土升温快,热性土。Chap.8土壤热量§2土壤热性质2土壤导热率土壤导

3、热率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单位:J/(cm·℃·s)土>水>气土粒紧实、含水量大,愈易向下导热。春季松土、排水;冬季压土、保水。Chap.8土壤热量§2土壤热性质3土壤导温率土壤导温率又称土壤导热系数或热扩散率。它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当土层在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K=/cvChap.8土壤热量§3土壤温度1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地表:1~7月为

4、升温,7~12月为降温,7月土温最高。2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地表:日出后开始升温,1314时最高,随后降低。3不同深度土层的土温变化随土层加深,温度变化滞后Chap.8土壤热量§4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土壤温度与种子萌发土壤温度与作物根系生长土壤温度与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土壤温度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Chap.9土壤水、气、热的调节§1土壤水的调节①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合理灌溉④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⑤多余水的排除Chap.9土壤水、气、热的调节§2土壤空气调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通过调节水分,控制通气状况。

5、Chap.9土壤水、气、热的调节§3土壤温度调节1)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2)以水调温3)覆盖与遮荫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1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氧化态还原态氧体系O2H2O氮体系NO3-NO2-NO2-N2O、N2NO2-NH4+锰体系Mn4+Mn2+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1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氧化态还原态铁体系Fe3+Fe2+硫体系SO42-S2-氢体系2H+H2有机碳体系CO2CH4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用下式表示:E0为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化学手册中可查到)n为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用0.

6、059时,单位为v,用59时为mv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旱地土壤的Eh值多在400~700mV之间,大于700mV,表明土壤通气过强;Eh值低于200mV,则土壤通气不良。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水田土壤的Eh值变化较大,正常值低于200~300mV,长期积水的水稻土可降至100mV甚至下降到负值。一般水稻适宜在轻度还原条件(180-300mV)下生长。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水田土壤的Eh值低于180mV或100mV,将使土壤中Fe2+、Mn2+的浓度升高,导致

7、水稻Fe、Mn中毒。Eh降至负值时,会产生有机酸和H2S。Eh<-100mV时,硫化物与亚铁生成硫化铁沉淀,使水稻产生黑根。Chap.10土壤氧化还原性质§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养分的转化也与Eh值有密切的关系。N的转化(硝化、反硝化)Fe的有效性P的有效性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