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

ID:20588610

大小:6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_第1页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_第2页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_第3页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_第4页
资源描述:

《恒定电流章末检测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恒定电流自我检测A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李友志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D.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等于零B.自由电子在导体中走向移动时仍受阻碍C.绝缘体接在电路中仍有极微小电流通过D.电阻值大的为绝缘体,电阻值小的为导体3.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其

2、物理意义可以表述为(AD)A.外电路断开时,路端电压是1.5VB.外电路闭合时,1s内它能向整个电路提供1.5J的化学能C.外电路闭合时,1s内它能使1.5C的电量通过导线的某一截面D.外电路闭合时,导线某一截面每通过1C的电量,整个电路就获得1.5J电能4.如图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已知R1=10Ω,R2=8Ω,当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为0.20A,当开关S置于位置2时,则电流表的读数可能是(BC)A.0.25AB.0.24AC.0.22AD.0.19A5.一根电阻丝在通过2C的电量时,消耗电能是8J。若在相同时间内通

3、过4C的电量,则该电阻丝两端所加电压U和该电阻丝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E分别为(BC)A.U=4VB.U=8VC.E=16JD.E=32J6.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联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所示,则(AC)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ABR2R1R3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7.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

4、向上滑动时  ( AC )A. A、B间的电压增大。  B. 通过R1的电流增大。C. 通过R2的电流增大。  D. 通过R3的电流增大。8.有两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成的量程不同的电流表A1和A2,A1的量程是A2的2倍,则(AC)A.若串联起来,两表指针偏角θ1<θ2,两表示数相等。B.若串联起来,两表指针偏角相等,A1表示数大于A2表示数。C.若并联起来,两表指针偏角相等,A1表示数大于A2表示数。D.若并联起来,两表指针偏角θ1>θ2,两表示数相等。9.用欧姆表测一个电阻R的阻值,选择旋钮置于“×10档”,测量时,指针指到100与

5、200刻度的正中间,可以确定(C)A.   R=150Ω    B.  R=1500ΩC. 1000Ω

6、动势和内电阻的器材如图A所示,请用实线表示导线,将图A中器材连成实验用电路,实验时经测量得出的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B的方格纸上画出U—I图线。利用图线可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为、。123456I/A0.120.200.310.320.500.57U/V1.371.321.241.181.101.05答案:E=1.46Vr=0.72Ω13.图(甲)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⑴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甲)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乙)(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____。⑵

7、在图(丁)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的示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Ω。答案:(1)乙(2)5.2111.8(111.6~112.0均对)14.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它接入2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A。求:(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2)如在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此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多大?(提示:电动机在电路中转子不转动时

8、为纯电阻用电器)答案:1.5W,8W15.如图所示,电阻R3=4Ω,电表为理想表。开始时R1、R2、R3中都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75A。后来三个电阻中有一个发生断路,使电压表示数变为3.2V,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