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

ID:20592955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1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2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3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4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5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6页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_第7页
资源描述:

《李昌平: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辩论与一个决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项改革都背离了改革初衷我曾经自以为是坚定的改革者。我现在是改革的旁观者和质疑者,也是改革的建议者。     我1983年元月参加公社工作,1985年担任乡党委书记。直到2000年离开体制,做过四个乡镇的党委书记。     在我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搞过无数的改革,可以称得上最有改革意识的乡党委书记了。我主导过的众多项乡村改革,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瞎折腾”或“人走政熄”,极少有成功的改革。我在2009年出版的《大气候》一书中讲过我的一些“改革故事”。这里我不重复我哪些改革的陈年旧事了。     2000年我辞

2、去乡镇书记的职务,由吃体制饭的“公仆”变成了吃市场饭的“主人”。     如果说在2000年前,我只算是个仅了解自己主导的改革或只知道局部地区改革的井底之蛙。但在2000年之后,我有机会到了更多的农村(在云南、贵州农村扶贫3年,还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的农村),还在城市(深圳、珠海、广州、北京等)当了打工仔、暂住者、“二等工人阶级”、“二等记者编辑”、“非法NGO社会工作者”等,亲身经历了中国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我还认识了好多国内外研究中国三农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官员,被成为了“最有问题意识”的三农“爱好者”。我的这些经历,让我由一个在一个县工作了十七

3、年的“井底之蛙”,变成了一个在国内外精英和草民、体制内和体制外、上层和基层、中心和边远、现代和落后、左派和右派……之间穿梭的“自由乌鸦”,让我有机会看到、听到、感受到、体会到了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改革的炎凉感受。    改革和革命一样,确实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改革确实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的每一个人。但是,改革发展到今天,赞美改革的人正在由多变少,对改革寄托希望的人正在由多变少,对继续坚持“既有改革”持支持态度的人正在由多变少。      原因其实很简单:分享到改革收益的人正在由多变少,而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正在由少变多;改革正在让绝大多数人上

4、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却让权力、地位等变成了极少数人的世袭之物;改革正在让“公平正义”和“有尊严的生活”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远去,改革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越来越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恐惧情绪。      怀疑改革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怀疑改革的人远远超过了曾经怀疑革命的人。      邓小平曾经说: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导致了两极分化,那就说明我们(改革)走上了邪路。按照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改革定下的评判标准来检验改革,我们的改革正在走向邪路!      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改革设定的评判标准没有错,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切身感受是完全一致的。    

5、  90年代以来,不仅我李昌平“主导”的乡村改革是“瞎折腾”,我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的很多改革都正在背离改革的初衷。如: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可农民只在80年代获得了农村和农业改革的好处,进入90年代后,农民和农村迅速沦为了为改革付代价的对象;      80年代以来的医疗体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增进全民的医疗福利,改善医患关系,可是改革后的实际情况是少部分人享受了医改的好处,少数人借医改发了大财,到90年代中后期,80%以上的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成为了为医疗改革付代价的群体。改

6、革前,人们赞美医生护士是天使,现在,在越来越多的缺医少药者的心目中医生护士是“最值得警惕”的人;      8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对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全民也迅速沦为了为教育改革付出高昂代价的“学奴”。学校变成了公司,校长变成了首长,教授变成了叫兽,学生变成了羊。      起始于90年代的住房制度改革,体制内工作者和国有企业职工受益,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投机客发财,让无数的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00后……付出代价,沦为了“房奴”,甚至有很多人连获得“房奴”资格的能力都没有了。      土地制度改革,地方政府

7、有权有钱,让千千万万的农民付出代价;      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是黑社会、黑心官员和黑心资本家的一场联合抢劫,极少数人发大财,矿产所在地人民和全国消费者付出了代价;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创建资本市场等等改革,都避免不了改革等同于合法抢劫的命运。市场化改革数年,连人称“吴市场”的吴敬琏教授也坐不住了,惊呼:改革正在建立一个坏的市场经济制度。      …………      几乎所有的改革,初衷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基本上都走向了背离。      2003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

8、展观”,一时间让人民看到了我党“反思改革”的勇气,重新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的期待。但“反思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就被“和谐”了。      20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