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

ID:20595601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运用  李铜玉  中国是诗(含对联、歌谣)的国度,数千年文明史,诗词如林,蔚为大观。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史诗”,也为当今的高考命题提供了素材。引诗入题,可以丰富历史试题的结构和呈现形式,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使严肃的试题也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高考历史试题中恰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既对增强考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助于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引诗入题,开辟了命题的新途径、新空间  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词中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其丰富的内涵也堪称是一座史料宝库。诗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形象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①因此,以诗词为载体命制历史试题的做法,既符合“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也不失为一条发掘文化

3、遗产的途径。命题者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或以诗证史,或诗史互证,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概念、理论来解决问题,开辟了命题的新途径、新空间。  二、引诗入题,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艺术性  早在1986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就曾有以毛泽东的《渔家傲》词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试题。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频繁出现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及综合分析能力的诗词题,极具中国诗情画意传统。如2002年文综卷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真正体现了文科的特点,命题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组织题干和选项,或以优美的诗词为题干、或以名画为引导、或以名句为导言,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如选择题31~35题

4、就用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等诗句。在主观题的材料中,选取了名文《岳阳楼记》、名画《清明上河图》等,较好地将理性思维(哲学常识)与感性认识(古诗词)有机结合,试题生动活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亲和力。  三、引诗入题,有助于考生增强“知识与能力”  “舞是诗兮诗是史”(谢觉哉《再看东方红》)。诗词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

5、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艺术与史事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引诗入题,有利于考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如1988年全国卷选择搭配第1题引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名句入题,要求考生选择合适的作者、时期与其搭配,不但生动活泼,考查了考生对历史时序性、空间性的掌握,还拓宽了知识面,实现了文与史的关联。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历程的史诗。2002年上海历史卷第17题引用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以此引出湘赣边界起义,进而考查与此相关的史事。2006年广东历史卷第6题以曾在安徽芜湖地

6、区流传的歌谣“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来反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史实;广东大综合卷第9题以“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来考查这首新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四川文综卷第16题引“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入题,要求考生据此回答女革命家秋瑾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浙皖起义的史实。这些非常简明扼要的语言,富有时代特色的诗句,既使考生能够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不经意间领略到历史的意境和真实,又使考生感受审美的愉悦。  1996年上海历史卷第40题要求考生运用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参加《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合唱的同学解释“三十昼夜飞

7、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中的“虎狼”和“迷雾途中”的含义。2005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卷第30题以唐代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入题,考查与该诗相关的桥名以及所在城市的名称。诗词入题,体现了史学的博大精深,也使得试卷诗意盎然、生动活泼,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试题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引诗入题,对培养考生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