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

ID:20596844

大小:5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4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_第1页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_第2页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_第3页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_第4页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乏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寂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昌盛

2、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

3、加身价不凡。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__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刺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_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

4、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一一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

5、2006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住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

6、于周者P镇京。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A.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商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D.“世纪宝鼎”是

7、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19分)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诸侯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②。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乡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己,守志如

8、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多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