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

ID:20597383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_第1页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_第2页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_第3页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_第4页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典型的经济法的法律文本显示,在经济法的立法中,遵循了国家干预的内在逻辑,在干预主体、干预目标、干预方法、干预边界以及干预责任五个方面都有相当数量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不仅客观地证成了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还揭示了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是一种尊重市场机制的干预。虽然经济法的国家干预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已成为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原因。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经济法几经挫折和磨炼,最终被国家确认为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然而有人仍然对经济法存在偏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经济法只注重国家干预,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背离,甚至认为经济法的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根本对立。的确,在我国的经济法理论中,一般认为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而立法实践也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国家干预都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一个重要标志

3、,因此如何认识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无疑就成为一个关涉经济法是否成立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不准备从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经济法文本进行实证考察,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是因为对于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有人始终不能理解甚至加以否定,究其原因,除了他们未能对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理论有全面了解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经济法文本的研读[1]。因此,有必要对经济法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中的国家干预事实,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证明经济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合法性。二、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事实所

4、谓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学界通常认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权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社会经济生活施加影响的一种状态。笔者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纳入经济法部门的法律类别标准[2]并参照经济法学理论所确定的经济法范围,选取了其中24种凸显经济法特性的法律文本作为分析对象,遵循国家干预的内在逻辑,从干预主体、干预目标、干预手段、干预边界、干预责任5个方面进行实证考察。(一)干预主体:以政府机关为主导,集中在经济领域一般来讲,国家干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国家授权的“第三部

5、门”,但经济法的国家干预主要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干预[3]。如果我们对应考察,只有《预算法》1部法律规定了立法机关,但24部法律均设有相应行政部门作为国家干预主体,就“第三部门”而言,它在法律文本中出现的方式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行业组织、行业自律组织,但均没有被授予权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司法机关也只是作为专门性解决纠纷的机构被加以规定,由此可见,政府的确是经济法最重要的干预主体,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主要是指政府干预。进一步考察,政府在法律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概括的规定,表达方式为“

6、各级人民政府”、“县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它们散见于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法律条文之中。具体而言,有9部法律规定为“各级人民政府”,有1部法律规定为“县以上人民政府”,有2部法律规定为“其他行政部门”,有2部法律规定为“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法律数量占所选法律文本的58.33%。二是具体的规定,有22个行政部门,它们大多直接在总则中予以明确,包括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行政部门、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城乡规划部门、财政主管部门、税务

7、主管部门、土地行政部门、建设行政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物价行政部门、烟草专卖部门、反垄断委员会、反垄断执法机构、农业行政部门、林业行政部门以及审计、监察等机关,基本上每部法律都有一个对应的行政部门。从表达的结构上看,法律在作出概括规定的时候,也一定同时规定了具体的行政部门。因此,政府干预主体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明确性,从而保障了专门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从具体的22个行政部门来分析,经济法的干预主体主要集中在工商、财政、价格、税务、金融、质监、反垄断、土地

8、管理等领域,贯穿于需要干预经济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特征,这也契合了经济法干预经济生活的特性。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有8部法律都出现了工商行政部门,占所选法律的1/3,可见这一干预主体的重要性。(二)干预目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经济秩序为重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都认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的调整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的依归,因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国家干预的干预目标。关于社会公共利益,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标准,根据对法律文本的分析,经济法对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