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

ID:20600193

大小:9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4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_第1页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_第2页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_第3页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_第4页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wpghg农学《耕作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耕作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11114适用专业: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50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4、实验课学时数6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耕作学是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途径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社会资源,高效率低成本,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本课程须有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肥料学、农

2、业经济学、作物栽培学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知识。2、地位任务: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地位,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各种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3、总体要求: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熟练掌握以下内容:耕作制度引论绪论、耕作制度基本原理、作物布局、间套作、轮作、土壤耕作等章节内容;了解复种、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3、耕作制度的发展与区划等章节内容。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博采众长,作为研究耕作制度各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同时它又经过科学的组装与改造,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技术与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内外的农学家越来越注重对耕作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极其深人的研究,把耕作学作为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5、修订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以我校编写的《耕作学》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其它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的。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绪论1、教学目的:进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耕作学

4、这一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体的了解;并掌握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知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二、耕作制度的功能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二、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3、教学重点与难点: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耕作学的研究对象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无[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5、2]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3]王力,藉平.农业科普知识荟萃.沈阳: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4]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杨生华.农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6]刘恩才.21世纪我们会有什么样农业.当代工人.2000(9):43-46[7]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唐席平.21世纪:中国缺水呀.当代工人.2001(4):25-26-第二章耕作制度基本原理1、教学目的:掌握农业生产的实质、特点、组成、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因素的关系;土地可能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耕作制度

6、的基本原则。2、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分析一、农业生产的实质二、农业生产的特点三、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四、农业生产结构第二节、农业生产与生活因素的关系一、基本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性二、限制因素及其克服三、因素的综合利用四、生活因素学说的运用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利用一、农业资源的类别二、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土地生产力一、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二、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建交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性三、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3、教学重点与难点: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用地与

7、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无5、实验与实践内容:无6、自学指导: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因素的综合利用参考书1、杨春峰.耕作学(西北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2、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3、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第三章作物布局1、教学目的: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理论依据、设计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