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ID:20606903

大小:4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易错警示] (1)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环境容纳不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2)不要误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为“J”型增长。“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增长。(3)区分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方面,而“J

2、”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2.K值与K/2值的应用3.种间关系曲线分析5③⑥为互利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和大豆、大肠杆菌和人、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判断依据:同步变化(同生共死)。①⑤为捕食关系,如兔子吃草、棉铃虫吃棉花叶子等。判断依据:(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④为寄生关系,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莬丝子和大豆、蝉和树等。判断依据:寄生者增多,宿主减少,但不会为0。②⑦⑧皆为竞争关系,如农作物和杂草、草原上的牛和羊、大小两种草履虫等。判断依据: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

3、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⑦和⑧中,两种生物之间食物或生存空间的重叠程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1.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的走势确定该种群呈“S”型增长,接着根据“S”型增长的特点对每个选项进

4、行判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由于该绵羊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使得50年后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正确;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生出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52.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

5、持相对稳定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 D解析 第1~5年间,λ值是大于1的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第5~10年间λ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第10~20年间λ值是小于1的,种群的数量在减小。第20~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B.在t

6、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答案 A解析 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4.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某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有一科学研究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5(1)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

7、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2)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理论上防治田鼠危害应选择图甲中________点之前进行比较合理,图中实际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3)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点的年龄组成(填字母)。答案 (1)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k/2 (2)C 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先下降,然后又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A、B、C解

8、析 (1)图甲中虚线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曲线图显示:D点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如果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