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

ID:20611315

大小:6.3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4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_第1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_第2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_第3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_第4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1.1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去感受对称的和谐美,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3.能认识并会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神奇的对称图形,激发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出对称轴.教学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观察图中一组生肖剪纸,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的过程也启发我们可以验证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

2、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3.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例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丰富学习情境,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4.图形欣赏(图中的故宫,天坛,窗花,飞机和蝴蝶的平面图形,它们展示给我们的是和谐优美的形象.进一步丰富情境,体验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二、新课学习1.做一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3教师可启发学生:(1)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被折叠的哪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动脑筋:下列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图形进行观察、

3、分析并归类,最后找到各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交流归纳,总结如下: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些图形的对称轴还不只一条.三、实效训练:1.课本P114.1,22.推理: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3.下图是一辆汽车的牌照在水中的倒影请选择正确的牌照号码()A.沪AT02964B.沪AT05694C.沪AT02694D.沪AT059644.请你设计一个具有对称美的图形,同桌相互交换,找出对称轴.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五、课后作业:A组P117.1,P117.2135.1.

4、2轴对称变换教学目标:1.掌握轴对称变换相关的概念,能弄清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操作轴对称变换,师生共同探索其性质并应用;3.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四边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轴对称及其性质.教学难点:关于轴对称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观察:在一张纸上盖上一个印,趁油墨未干之时,将纸张对折得到一个图形,随后打开纸张展平,观察两图形会有怎样的现象?(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体验轴对称变换这种图形变化的过程,并能意识到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具有的特点,这里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对折后重合

5、,从而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1.轴反射:两图形沿着某直线对折后能重合,就叫作图形该关于直线做了轴对称变换,也叫轴反射.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作轴对称变换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注意区别与联系:轴反射产生了轴对称的效果.)2.轴反射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轴反射后,长度、角度和面积等都不改变.3.性质应用.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1)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ABC和△A′B′C′沿

6、MN折叠后,点A与A′重合吗?于是有PA=,∠MPA==度13(2)对于其他的对应点,如点B,B′,C,C′也有类似的情况吗?(3)那么MN与线段AA′,BB′,CC′的连线有什么关系呢?总结: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三、例题示范例1:如图,已知直线及直线外一点P,求做P′,使它与点P关于直线对称.例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作法:(1)过点A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O,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2)类似地,分别作出点B、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B′,C′;(3)连接A′B′,B′C′,C′A′总结: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

7、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1)找点(确定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2)画点(画出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3)连线(连接对称点).四、实效训练1.p117第2题2.(.提高训练)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1+∠2=100°,则∠A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度.五、课堂小结1.轴对称变换的特征:2.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六、课后作业:P1183,4,5题.13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