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载能产业发展

高载能产业发展

ID:20613969

大小:29.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4

高载能产业发展_第1页
高载能产业发展_第2页
高载能产业发展_第3页
高载能产业发展_第4页
高载能产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载能产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高载能产业发展高载能产业是指能源成本在产品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或称为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能源与高载能产业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高载能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增长方式粗放所造成,国家可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引导。高载能和高耗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意义。“耗”,单纯体现了减损消耗,没有将其对能源价值的转换体现出来;而“载”,包括更多的内容,具有加工过程和价值承载的含义,体现了能源运动的规律和价值转换的特点。(1)发展水富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发挥水富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从资源方

2、面看,水富工业园区是以大企业为依托,化工、水电、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园区。境内及周边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矿藏水能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未含金沙江向家坝电站)。以国家大型化工企业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业为水富城市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在云天化集团的带动下,全县工业形成以化工、水电能源、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为龙头的能源产业对工业发展起着巨大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化工、建材为主的现代高载能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水富工业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二)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就地消纳富余电力的有效途径。水富能源优势

3、明显,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用电成本较低,电力能源产业综合优势仍将大幅度提升。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最大程度就地消纳省内富余电力,变能源输出为产品输出,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三)加快发展现在高载能产业是水富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的高载能产业主要是冶金、有色金属和化工工业。高载能产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份额和存在的必要。高载能产业中虽然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或基础产业,但是从产业链来看,其下游产业链延伸得非常长,是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产业。并且,其中有些产业本身就属于高科技产业,或者说,在高载能产业中也包括一些高科技产业。水富工业

4、园区高载能产业主要有化工、建材等,这类产品尚无替代品,也没有生产的替代技术。但却又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高载能产业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及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之能成为优势产业,这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发展水富特色经济的战略选择。(2)高载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水富工业园区的高载能产业稳步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不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政策要求不具体;2)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弱、规模小而散、单位能

5、耗高。由于产业发展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如果不能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高载能产业体系,继续提升高载能产业规模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低,新产业链和产品链短,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品市场竞争较弱等等。4)高载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过度开发使用能源、资源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势必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3)高载能产业发展的思路针对水富高载能产业存在的问题,要发展高载能产业,要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紧紧抓住能源开发的历史机遇,以资源和区位优

6、势为依托,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实现水—电—高载能产业一体化,大力促进电力和高载能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走高起点、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新路子。在合理布局、严格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规范、有序地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高载能产品,促进水富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具有水富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高载能产业发展建议第一,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工业化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招

7、商引资应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和谐、均衡发展。强化行业准入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对行业的统筹规划和总量控制。地方经济政策必须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形成互动。第三,对新建高耗能项目提高准入标准,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和“三同时”制度,切实把好审批关,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对没有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的高耗能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第四,建立项目审批部门之间的通报制度、新上项目工商和环保联合审批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审批文件下达环境监察部门,进行跟踪检查,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同时抄送环境监测部门,做好竣工验收

8、监测工作。(5)结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水富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