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

ID:20617311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4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_第1页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_第2页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_第3页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_第4页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诚信友爱、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的理想,因此得到全社会热切的回应。这是一首雄壮的生活进行曲,“和谐”是它的主旋律。其基本要求是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形成互尊、友爱、互助、共进的关系,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一、没有民族、宗教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中,民族和宗教关系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民族是

2、具有较长历史和较大稳定性、延续性的群体,民族身份不会轻易变动,并对社会生活时刻发生影响。宗教是属于深入内心、惯性极强的一种精神文化,往往处在民族文化的核心位置,并与民俗紧密相连,关系着亿万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民族与宗教经常结合在一起,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民族、宗教会引发出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动能,也会在一定条件下爆发出破坏民族团结、社会安宁的强大动能。环顾世界,追思历史,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在太多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处置不当,或将矛盾激化为对抗,不仅社会和谐安宁化为泡影,而且导致流血冲突与战争,或者国家分崩离

3、析,造成巨大的破坏与灾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没有民族和宗教的和谐,便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促进民族和宗教的和谐,乃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二、新情况、新问题与世界上许多陷于民族纷争和宗教冲突的国家、地区相比,中国是当今地球上最为安宁而富有朝气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经历过长期战争和动乱的岁月,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期,是倍加珍惜的。但我们不能自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矛盾和隐患,要看到我们工作的不足和在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第一,苏东剧变以后,国际上出现新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矛盾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由民族、宗教问题

4、引发的地区性冲突有加剧之势,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也比较活跃。这些对我国都有影响,尤其在边境地区,影响更为直接。第二,中国正处在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和发展给各族人民带来富裕和进步,同时也因竞争激烈而造成发展的不平衡和更多的利益冲突,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交往的频繁促进了各族间的交流合作,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文化磨擦。第三,“文革”和“冷战”结束之后,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淡化,长期受到抑制的民族意识、宗教感情都有所复苏和增强。国家和社会空前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于是各民族特色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

5、究工作蓬勃开展,各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更加自觉。第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复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传播,中国成为人类多种文明和平交汇的地方,中国进入一个多样性文化互动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化由此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也有了更为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民族、宗教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空前活跃的局面。当然也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需要加以规范和引导。三、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澄清几个理论问题思想先于行动,没有正确的理念便不会有健康的实践,而以往在理论上是有误区的。第一,民族、宗教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文革”及其以前一段时期内,“

6、左”倾思潮曾经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问题,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大批民族、宗教干部和朋友,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观点;认为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和宗教问题中的矛盾大量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认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和敌我矛盾主要表现为敌对势力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和其他违法破坏活动,但要依法对治,不能扩大化。在宗教问题上,“宗教鸦片基石论”和“宗教落后论”长期流行,一些人只看到宗教是有神论和历史上剥削阶级利用宗教作为思想统治

7、工具,看不到宗教的合理性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尤其看不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属性与作用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仍然视宗教为旧意识和落后文化,给予歧视和限制。在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研究中淡化宗教的作用,并不把它作为构成民族的一种本质要素。不克服“宗教鸦片基石论”和“宗教落后论”,便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不利于民族和谐。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视野去研究宗教,深入把握宗教的民族性和文化性,重新给宗教作社会定位,更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于是“宗教文化论”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意识。第二,民族、宗教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费孝通先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