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

ID:20621293

大小:2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_第1页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_第2页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益生产方式JIT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精益生产方式JIT作为一种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并非简单地应用了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方式JIT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1、优化范围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源于美国,是基于美国的企业间关系,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而相关企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则以对手相对待。精益生产方式JIT则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供应链,将整个生产系统作为优化目标。一方面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

2、另一方面保证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2、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必要的恶物"。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精益生产方式JIT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同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基于此,精益生产方式JIT提出了"消灭一切浪费"的口号,追求零浪费的目标。3、业务控制观不同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佣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并

3、以严格的业务稽核来促进与保证,同时稽核工作还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精益生产方式JIT源于日本,深受东方文化影响,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包括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4、质量观不同传统的生产方式将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精益生产方式JIT基于组织的分权与人的协作观点,认为让生产者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且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其核心思想是,导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追求零不良。5、对人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

4、。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精益生产方式JIT则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基层和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这种方法更多地将员工视为企业团体的成员,而非机器。精益生产方式JIT的结构体系及主要项目实施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六个主要方面和要求分别是:1、实施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基础--通过5S活动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2、准时化生产-JIT生产系统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按顾客需要的量,提供需要的产品。由一系列工具来使企业实现准时化生产,主要工具有:平衡生产周期--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k

5、tTime==CycleTime持续改进KAIZEN(ContinuousImprovement)一个流生产-OnePieceFlow单元生产CellProduction--U型布置价值流分析VA/VE方法研究IE拉动生产与看板PULL&KANBAN可视化管理减少生产周期-LEADTIME减少全面生产维护(TPM)快速换模(SMED)3、6σ质量管理原则,要贯彻于产品开发和生产全过程。主要包括:操作者的质量责任操作者主动停线的工作概念防错系统技术标准作业SO&作业标准OS先进先出控制FIFO根本原因的找出(5个为什么)5WHY4、发挥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发挥团队

6、的主观能动性是精益企业的基本运行方式。"要鼓励团队精神,推倒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墙壁。5、目视管理。不仅是管理者,而且要让所有员工对公司的状况一目了然。信息充分沟通,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的过程都摆在桌面上,使之可视化。6、不断追求完美。企业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思想非常关键,纵然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完美,即使浪费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是点点滴滴的,也要不断前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