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原理

ID:20625205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色谱法的原理_第1页
色谱法的原理_第2页
色谱法的原理_第3页
色谱法的原理_第4页
色谱法的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色谱法的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色谱法的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分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2.调整保留值:指扣除死时间(体积)后保留时间(体积)。(保留值:通常用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3.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K。4.分离比:亦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以K表示,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5.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

2、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6.范第姆特方程:H=A+B/u+Cu中的各项意义是什么?答:A:涡流扩散项。A=2λdp,填充物的平均值径dp的大小,填充的不均匀性λ。使用适当的细粒度和颗粒度均匀的担体,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B/u:分子扩散项。B=2rDg,Dg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Dg小,B项降低。r(弯曲因子):由于填充物的存在,使分子不能自由扩散,扩散度降低。r<1,空心毛细管柱。r=1。Cu:传质项。系数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两项。Cg=0.01k2/(1+k)2*(dp2/Dg)

3、,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载气,可使Cg减小。C1=2/3*k/(1+k)2*(df2/D1),固定相的液膜厚度df薄,组分在液相的扩散系数D1大,则C1减小。7.何谓程序升温?答:程序升温即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率,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增加。8.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将气相检测器分为哪几种?一般选用什么载气?答: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选用H2N29.色谱法一般依据什么来进行定性分析?答:色谱保留值10.什么是相对校正因子?热导检测器常用的标准物是什么?氢火焰检测器常用的标准物事什么?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答:相对校正因子:即某物质与一标准

4、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值。热导检测器常用标准物:苯。氢火焰检测器常用标准物:正庚烷。常用的定性分析的方法:①归一化法;②内标法;③内标标准曲线法;④外标法(标准曲线法)11.毛细管色谱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柱前分流,柱后尾吹?答:特点:①渗透性好,可使用长色谱柱;②相比(β)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析;③柱容量小,允许进样量小;④总柱效高,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能力大为提高。原因:由于毛细管柱的容量很小,用微量注射器很难准确的将小于0.01υL的液体试样直接送入,所以常用分流进样方式。12.高效液相色谱法具体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答:(1)高压(2)高速(3)高效(4)高灵敏度13.

5、何谓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在应用上各有何特点?答: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14.紫外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答:紫外检测器:作用原理是基于被分析试样组分对特定的波长紫外线的选择吸收,组分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遵守比尔定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最小检测浓度可达10-9g.ml-1,对温度和流速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洗提,结构较简单,缺点是不适合用于对紫外光完全不吸收的试样,溶剂的选用受限制。示差折光器:是借连续测定流通池中溶液折射率的方法来测定试样的浓度的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7g.ml-1

6、,缺点是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折射率的温度系数为10-4RIU,因此检测器的温度控制精度为±10-3℃,不能用于梯度洗提。15.何为膜电位?依据膜的特性,可以将离子选择性电极分为原电极和敏化电极。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有关离子,一般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于外部溶液之间产生的点位差。16.何谓乳剂特征曲线?答:谱线的黑度S于照射在感光板上的曝光量H有关,它们的关系很复杂的,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数学表达式表示,而常常只能用图解的方法来表示,在这种图解曲线称为乳剂特征曲线。17.何谓锐线光源?答:所谓锐线光源就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为什么要锐线光

7、源?原因:为了实现峰值吸收的测量,除了要求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外,还必须使通过原子蒸汽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V。相重合。18.何谓K吸收带?R吸收带?B吸收带?答:K吸收带:由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R吸收带:相当于助色团和生色团中n→π*跃迁所引起的。B吸收带:由于π→π*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19、红外活性: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带,我们称这种振动为红外活性。20、分子的振动形式:(1)伸缩振动(2)变形或弯曲振动从吸收强度看,c=o强,c=c弱红外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