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

ID:20625544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_第1页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_第2页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_第3页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_第4页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特点与意义:河西走廊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历史上一直是民族大迁徙、征战、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在河西走廊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明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代河西走廊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导,藏族、蒙古族、回回、裕固族等多民族共同开发河西的新格局。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诸方面分析了这一格局的形成特点,并指出明代所形成的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既是对之前民族发展重新建构基础上的历史总结,同时又奠定了之后河西走廊民族活动内容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河西走廊;民族;新格局;特点   

2、 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看河西走廊的古老历史,时而大漠孤烟,金戈铁马,牛羊被野;时而狼烟永绝,汉家衣冠,五谷皆饶。月氏、乌孙、匈奴、汉族、五胡、吐蕃、回鹘、吐谷浑、党项、蒙古等众多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迄明代,河西走廊古老民族有的消失融化,有的稳步发展演变,同时一些新的民族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酝酿生成。终明之世,在千年积淀的基础上,明代河西走廊以汉民族为主导,藏族、蒙古族、回回、裕固族等多民族共同开发河西的多民族新格局形成。  汉民族的发展、旧有民族的演化与新民族的产生共同构成了明代河西走廊的多民族新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

3、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内涵。  政治上,明代河西“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河西在明王朝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地“兵马奔驰,殆无虚日”。鉴于河西走廊在明代国防战略中的重要性,明代逐步在此建立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军管型政区”,并且洪武末年于河西设立甘肃镇,成为北方九镇之一。明代在河西嘉峪关以东共设置十一卫三所(凉州卫、庄浪卫、永昌卫、山丹卫、甘州五卫、肃州卫、镇番卫、镇夷千户所、古浪千户所、高台千户所),隶属于陕西行都司管辖。明王朝在河西加强国家军事控制的同时,从河西走廊自古以来

4、就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宗教信仰多元的历史现实出发,因俗而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在嘉峪关以西,永乐年间先后设置赤斤、沙州两卫,后沙州卫东迁,罕东卫一部占据沙州,于正统年间改设罕东左卫。三卫均为羁縻卫,以元裔蒙古贵族为首领,统辖蒙古族、藏族、撒里畏兀儿等民族。对嘉峪关以东的少数民族,继承元代“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即在卫所制之下“土流参治,以流参土,以土治番”;在河西藏族居住区,确立土司制度的同时,也大力扶植藏传佛教势力,采取“因其习尚,用僧俗化导”及“多封众建”的政策。明王朝在国家权力控制范围内,

5、从少数民族历史、宗教、经济、文化传统多方面出发综合考虑采取了灵活的统治措施。这客观上有利于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的形成和巩固,促进了本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上,明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新格局打破了过去汉民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少数民族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单调经济结构。由于河西走廊独特的宜农宜牧自然地理条件,历史上活动于此的少数民族从事畜牧业,汉族从事农业,农牧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需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而这种正常的互通有无经常受到政治、军事等的干扰,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交流不畅

6、的情况下生活总是受到威胁。明代河西走廊以嘉峪关为界,关内关外农牧业生产情况迥然不同。嘉峪关以东,随着汉民族人口的增加,农业经济成为河西走廊的主导经济。同时,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少数民族从汉族那里潜移默化地汲取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明代“河西藏区已经出现了小块农业,一部分牧民开始向农业过渡,出现了封建经济的‘地主’”。明代裕固族、回回人的农业化程度更深,“居住在肃州以东50里黄泥堡一带的撒里畏兀儿人和蒙古人,与汉族杂居,渐以农业代替了传统的畜牧业。而聚居于甘州南山、肃州以南的撒里畏兀儿、蒙古

7、诸部落,仍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在河谷地带也有农业”。少数民族尤其是回回、裕固族等生成于内陆腹地,受汉民族影响,从一开始就兼事农、牧两种经济。少数民族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其自身内部和少数民族之间生存需要的满足。明代河西走廊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极大推动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民族的生存力。  文化上,河西走廊的文化与内地截然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和混融性特点。首先,由于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的差异性,生息于此的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有以汉族为代表的农业文化;有以蒙古族、藏族为代表的游牧

8、文化;也有兼具农牧文化特征的回回、裕固族。从宗教方面看,有以汉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有以藏族、蒙古族、裕固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也有以回回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文化。从国际国内视野看,有以汉、藏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有以回回、蒙古等民族体现的部分异域文化。另外,在语言、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各民族都异彩纷呈,表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点。此外,由于河西走廊处于农牧业过渡地带,中西方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