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版教育学笔记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

ID:20630500

大小:114.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4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_第1页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_第2页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_第3页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_第4页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澜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难点)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一)什么是教育?广

2、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举例)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三)教育规律两大规律: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律。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

3、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一)萌芽阶段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学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形成独

4、立学科?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②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如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等。③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完善。-25-标志:一般认为,开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年),他的教育理论为资产阶级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教育学。19世纪初的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严密科学的教育学。(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5、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他们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简介)△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简介。(四)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史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基础科学:教育基本原理部分交叉学科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

6、学比较教育学教教育测量学工具学科育教育统计学技术学科教育工程学科方法学科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价学-25-学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各层次应用学科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应用科学成人教育学教学法课程论各类型应用学科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②③(见书P11—13)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新三论等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1、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

7、2、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3、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要求:(如何学好教育学?)1、学习教育理论与参加教学实践相结合;2、课堂听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3、继承我国优秀教育遗产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4、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材法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第二章教育的本质理解教育的本质。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过程的诸种矛盾。1、教育的本质。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几种要素构成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