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ID:20630920

大小:59.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_第1页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_第2页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_第3页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_第4页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具体分析,阐述了通过理解歌词以明晰歌曲的情感色彩和基调,从而来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最终达到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演唱艺术效果。关键词:歌词理解情感基调艺术构造情感体验歌词与旋律相结合后成为歌曲,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组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因此,歌曲是具有艺术性、音乐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和语言功能的音乐。完美的歌唱是由3种美的因素构成的:一是歌唱者的音色美和音色变化美;二是歌曲的音乐旋律美;三是歌唱者通过歌词的诗性美与情感意境体验使歌唱饱

2、含情感色彩美。此3种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一个歌唱者只注重了前两种因素而忽视了第三种因素,就容易产生“唯声论”的倾向。只会炫耀歌唱技巧、嗓音条件而不懂得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演唱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恰恰失去了歌唱艺术的灵魂__人的情感。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它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将歌曲所要表达的复杂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词的文学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就歌曲演唱而言,丰富的情感积累、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与发声技巧的同时

3、,我们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在能较好地驾驭歌曲演唱技术的同时,又能深刻地理解歌曲,并通过歌曲情感的体会,融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将声与情相融,以达到高质量演唱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在具备了“声”的技巧外,还要注重“情”的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辉煌的成果,特别是我国的古体诗词更显深奥、凝练、含蓄。在笔者接触众多不同水平的美声唱法歌手时,总能听到诸如“我不太会唱中国歌曲”“我很少唱中国作品”之类的说法。在学习借鉴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后,应该将其更好地融入我们自己的文化艺

4、术中,本着“洋为中用”的宗旨来发展我们自己的歌唱道路。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亚宾在世界歌坛极富盛名,他的嗓音并非出类拔萃,但是他以深刻独到的情感见长。高尔基曾赞赏他说:“像他这样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提醒我们所有俄罗斯人民是多么有力量,多么美丽……他凭自己的力量闯过了生活的荆棘,为的是向所有人歌唱他的祖国……他没有被‘美声’征服,他唱出的是词句意义及这些词句所激发的生动情感,而不是别的。”诚然,在语言本身的咬字行腔等诸多方面,中国的声乐作品的确较其他语种显得复杂。加之歌词意境、文学内涵高深,一些歌唱者对歌

5、词意境、情感色彩难以体会和把握。而恰恰只有深刻理解歌词,了解歌曲情感基调,才能对歌曲做出高质量的诠释。因此,歌词应该是歌唱者内心物质化的结果,是歌唱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在熟知的声乐作品之中,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情感真挚、耐人寻味,在同类作品中颇具代表性。歌词如下: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啊!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母亲的

6、乳汁。我天天都接受着,你的疼爱情意。我轻轻走过这山路小溪。啊!我捧起这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土地,土地……单从歌词的字面,我们很容易判断歌曲的情感基调。要想找出最合理、最真实的情感点,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歌曲、理解歌词、分析歌词。笔者在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中,将歌词第一段中“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这一句,作为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突破口。在教学中,笔者在布置这首作品时,常常将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即在此句的比喻中,老洋槐与妈妈的身躯有何联

7、系,词作者为什么做如此的比喻。我们知道,老槐树的树干干裂僵硬,而妈妈的身体在孩子的内心里永远是最温暖亲切的。要想对此比喻做出合理的分析,需要我们对此句歌词做出合理生动的情境设置。歌中的“我”每次离开这片深深爱恋的土地时,妈妈都要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目送我渐渐远去。“我”渐行渐远,妈妈的身影在视线中越来越小,直到在“我”回顾的视野中只剩下老槐树默然伫立,而“我”知道妈妈还站在树下流泪眺望。多年后游子返回故乡,山水依然、草木依然,而妈妈此时己经不在了。站在老槐树下,妈妈那慈爱的面容浮现眼前,“我”上前紧

8、紧拥抱住老槐树,就像是拥抱着疼爱“我”、日夜思念着“我”的妈妈。这种生离到死别的情境设置,能够在任何人心里激起情感的涟漪,也是最能将其演化成为歌者自身情感的最佳方式。然而,歌词如果停留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未免过于悲切,因此词作家在第二段的相同位置上用了同样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捧起这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这片土地不仅仅是养育我且埋葬了妈妈的土地,也是养育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土地。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她将生长出无数辈人的梦想和希望。在歌曲结束部分要求歌者唱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