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ID:20631308

大小:124.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14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_第1页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_第2页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_第3页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_第4页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绅士是明清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它以功名、职衔为标识,凭借其所占据的各种资源优势,在官场与民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转进转出,不但主宰着广大村民的社会生活,担负着联络官民、排难解纷、劝善举业、移风易俗等多种社会职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地方政局,并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①],以致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绅之国”[②]。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绅士进行了考察,绅士问题一度成为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大热点。1974年,《东洋史研究》特别刊行了“明清时代的乡绅”专号[③];1975年,在日本历史科学协会第九次大会上,又以“明清史研究中的乡绅

2、论”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对于日本的明清绅士研究状况,日本学者已有过系统评述[④],但国内迄今尚未有人作过专门评介。本人不揣简陋,拟作尝试,或许对我们今后开展此项研究有所裨益。一何谓绅士?史学界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一方面,人们对“绅士”一词本身的指属认识不同;另一方面,人们对绅士与绅衿、乡绅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也持有不同意见[⑤]。就日本史学界而言,大体认为绅士与绅衿属于同一范畴,但对绅士与乡绅之间的关系则认识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乡绅仅指乡居之官僚,而绅士不仅包括官僚,也包括未任官的士人[⑥];一些学者则认为绅士与乡绅属同一概念,并在研究中多用“乡绅”一词[⑦]。但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绅士”比“乡绅”

3、涵盖意义更广。因此,本文的论题采用“绅士”一词。就绅士的指属而言,日本学者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看法:(1)绅士由现任官、退任官、未出仕的秀才举人、候补官僚和有官衔者等五种人组成[⑧];(2)“绅士的本来意义是指退休在野的官僚及其子孙”[⑨];(3)绅士是由地方名家、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和有官职、功名者等成分组成[⑩]。绅士概念之所以出现歧异,主要是由立论者的界定标准不同而造成。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以下界定标准:(1)是否具有官方所认定的政治功名身份;(2)是否在地方上具有声望、权势;(3)是否是离任在野官僚。笔者认为,从历史文献看,严格身份意义上的绅士应当是绅与士的合称,前者包括现任官、请假

4、官、退任官、进士等有职官身份的人,后者包括举人、贡生、监生、生员等有功名身份而未出仕的人。这一定义被当前汉学界主要绅士研究论着所采用[?],在学术界影响最大。绅士形成于何时?史学界也存有异议。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汉代,一些学者认为形成于唐宋,但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来源、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阶层,绅士形成于明代中期[?]。日本学者认为,在绅士形成过程中,有如下两种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里甲制的崩溃。明代后期,由于货币经济、商品生产的发展,“小农经济日益自立化”,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落共同体逐渐形成,而由国家编制的乡村统治机构里甲制度却趋于解体,于是昔日的形势户、粮长层土地所有制失

5、去了存在的基础,由乡绅操纵的大土地所有制“填补了由于前地主的倒台而留下的真空”。二是科举制的改革。在宋代,只有进士身份是终身的,举人只有一次参加会试的资格。到了明代,不仅举人实行终身制,就连生员也享有此项殊荣。他们和现职、请假、退职的各种官僚一样,都享有免除徭役的特权。到明末16世纪以后,这些人在地方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形成了所谓“乡绅”阶层。[?]日本明清绅士研究的兴起,主要基于如下动因:首先,从政治史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绅士势力的崛起。无论在对外战争中,还是在国内战争中,绅士均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绅士帮助甚或代替清政府平定了

6、“叛乱”,在辛亥革命中绅士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来评价、认识这一历史异动现象呢?有必要追本溯源,全面考察绅士阶层的形成、发展过程。其次,从社会经济史角度看,晚明清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三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即在土地制度上,大地主所有制得到发展;在社会结构上,担负赋税征收、社会治安功能的里甲制走向崩溃;在赋税制度上,发生了两税法→条鞭法→地丁银制的演变。这些变化与绅士阶层的形成是否有必然联系?也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绅士的社会特性。[?]正是带着这样一些疑问,日本学者从20世纪40年代逐渐开始绅士研究。或者说,通过绅士阶层的研究,试图探索土地制度变化、社会结构变化、税收制度的变化,是日本汉学界

7、绅士研究的初因。绅士研究之初,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放在绅士的社会构成、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等问题上。就笔者所见,本村正一最先论及绅士问题。1940年,他发表了《清代社会绅士的存在》一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绅士的构成及其经济地位、政治立场。他认为,绅士由现任官、退任官、未出仕的秀才举人、候补官僚和有官衔者等五种人组成;由于第一种人身在官位,后四种人身在家乡,因此也可以说绅士是由官僚与乡绅组成。在经济上,绅士一般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