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

ID:20631749

大小:1.70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4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长8-2c1-储层地质建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储层常规研究,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无疑已成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二、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本论文选题来源于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联合攻关项目“镇北地区长3、长8。储层综合研究”(课题负责人:王震亮教授),并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延伸。研究区内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掌握的储层地下信息极为有限,因而模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不确定性因素就更多。

2、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如何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就成为了决定模型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关键。有基于此,论文采取的研究思路是: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对储层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同时,应用确定性信息来限定随机建模过程,例如通过沉积微相资料来约束所建地质模型。在建模方法上,采取的是野外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性质进行了较为细致、系统的观察研究,形成一系列的先验认识。在此地质基础上,建立定性储层地质模型。采取地质类比的方法,选取相应模拟参数,运用Petrel和GMSS软件生成多个实现,并从不同角

3、度筛选出~组最符合实际的模型。论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如图l—l所示:图1一l镇北地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技术路线图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自论文开题以来,主要完成的工作量如下:1、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著,紧紧追踪科学前沿,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2、对35口井进行了野外岩心观察,并拍摄照片260张,对岩心进行了细致描述和系统取样,共选取样品75块,并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分析;3、对收集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分类,累积统计归纳相关数据2万多个:4、编制长3、长8。油层组8个小层的砂体厚度、物性、非均质性图件,共

4、计48张;5、运用PETREL和GMss软件,选取适宜的建模方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逐级建模,生成2组实现,并从井点数据的忠实程度、地质认识的符合程度以及模型与未使用数据的相关程度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筛选,最终优选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模型。其间,编制剖面图、栅状图、三维立体图等共计68张。最后,通过与相关资料的对比拟合,对建模结果进行了效果分析和地质应用。四、取得的主要认识通过广泛调研,基本掌握了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流程,为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区精细储层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l、岩心样品分析表明:

5、研究区属近源沉积,搬运距离较短,堆积速度较快。区内成岩现象丰富,成岩作用复杂多样,对储层物性影响很大。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从微观上反映了研究区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和菲均质性普遍较强的特点。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储层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压力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驱油效率。2、构造模型研究表明,长3、长8,储层构造简单,为一乎缓的西倾单斜,区内构造活动微弱,仅有局部发育一些微构造,而正向微构造很有可能造成剩余油富集。3、砂体模型研究表明,长3储层砂体宽广,连续性好,三维空间上以多边式或多层式空间叠置为主,多

6、形成拼块状和千层饼状的结构;长8.储层砂体规模小,连续性中等偏差,空间叠置关系以单边式或孤立式为主,三维空间上连通性差,多形成迷宫状和馅饼状结构。4、属性模型则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沉积相带侧缘区、正向微构造、砂体尖灭区和井网控制较差部位;在垂向上多在主力层富集。由此,建议油田对研究区进行井网优化。具体部署建议如下:纵向上把井部署在最有潜力的4主力小层,平面上则将井部署在侧缘微相油气潜力较为集中、分布面积广、构造较高的部位。第二章研究区基本地质概况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学习和研究,本章从镇北地区的构造、沉积、

7、地层特征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研究区的地质概况,为储层建模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地质背景,这势必有助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节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南北分别濒临秦祁海槽和兴蒙海槽,东西则被贺兰拗拉谷和陕豫晋拗拉谷所夹持,是一个具有复杂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它原属大华北盆地的一部分,现今盆地面积达25×104km2。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属性是由其地壳基底的克拉通本质决定的,具有稳定为主与活动为辅的双重性。根据盆地现今的基底性质、构造形态和构造特征,鄂尔多期盆地大体可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从构造区划上看,研究区主体落入天

8、环坳陷,向东与陕北斜坡相邻(图2一1)。地理位置上来看,研究区北依环县,南与镇原县相望,西邻固原、彭阳县,东毗西峰区、庆阳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大致轨迹是太古代的陆核地块一中上元古代的克拉通拗拉谷一下古生代的浅海台地一上古生代的局限海、陆缘平原一中生代的内陆盆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