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

ID:20635476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_第1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_第2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_第3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本人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所公布的这批资料和其中的许多问题虽然极感兴趣,但由於古文字修养欠缺,时间投入又有限,本文所谈只是研读《孔子诗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粗浅想法,尚未来得及作深入的考订,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行家的批评指正。寺第二简:“寺也,文王受命矣。”“寺”周凤五读作“时”。按,似可读作“诗”,郭店楚简《缁衣》:“寺员:誓(慎)而(尔)出话。”“寺员”即“诗云”。[1]坪德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坪德”周凤五、何琳仪、冯胜君等读作“旁德”。按,马承源读为“平德”,应是,但将“平德”解释为“平成天下之德”,则有

2、“增字解经”之嫌。刘信芳谓:“……则‘平德’正乃天下歸往之德,其字用其平正義,又包涵有成德而天下歸往之義。……西周時政权與神权合一,凡有大事,平而成之於宗廟,則《詩論》謂《頌》为‘平德’,字不可移。”似也嫌迂曲。“平德”与下文“盛德”相对,当指平常、普通之德,并无太多的深意。尃观人谷安(焉)第三简:“邦风,其内(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或读“尃”字属上(如周凤五),作“其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恐非。“某某(邦风,或雅、颂),某某也”乃《诗论》之固定句式,如第二简:“讼,坪德也,多言後。”“大雅,盛德也。”“人谷”马

3、承源读作“人俗”,或谓当读作“人欲”。应以後说为是。“谷”读作“欲”,《诗论》中即有内证,如第九简“《黄鸟》则困而谷(欲)反其古也”,第十六简“见其美必谷(欲)反其本”。又,《缁衣》篇有两处上博简作“谷”,而郭店简作“(上谷下心)”(欲),构成异文。[2]《信阳楚简》一·0一八:“其谷能又弃也。”何琳仪云:“谷疑读欲。”[3]皆其证。与第四简:“曰:‘《诗》其犹坪(平)门,与(并两戈)(贱)民而(左谷右兔)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或读“与”字属上句,看作句末疑问语气词。[4]恐非。“门”字下原文有一小墨钉,是断句符号,可见“与”字不应属上读。害(曷)第七简:

4、“怀尔明德害(曷),城(诚)谓之也。”此句可补足并重新断句如下:“〔帝谓文王:〕怀尔明德。”害(曷)?城(诚)谓之也。“害(曷)”是疑问代词,後面应改用问号。周凤五即标点作“怀尔明德。’害?”,是。他处亦有同类之例,如第十简:“《关雎》之改(左从巳),《樛木》之时,……《燕燕》之情,害(曷)?曰:童而皆臤於其初者也。”命第七简。此简“命”字共5见,作名词和作动词写法不同,分用划然:名词下加二横画,动词则不加。第六简“昊天有成命”之“命”字也是下加二横画。包山楚简“命”字亦有此二形。[5]何琳仪云:命字“齐系文字或作,加o繁化(或释)。楚系文字或作、,加=为饰

5、。”[6]按,所加的笔画恐怕未必是无义的装饰,而是有区别词性的作用的。(上矣下心)=第八简:“《小旻》,多(上矣下心)=,言不中志者也。”“(上矣下心)=”马承源释读作“疑矣”,周凤五标点作“〈小旻〉,多疑矣!”,均恐未确。愚意以为当读作“疑心”,=为合文符而非重文符,与“昊天”作“昊=”同例。出土简帛中重文符和合文符通常使用同一种符号,须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疑心”一词先秦典籍中有用例,如《管子·法法》:“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墨子·备城门》:“適人恐惧而有疑心因而离。”此诗朱熹《诗集传》云:“大夫以王惑於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

6、作是诗。”此盖即“《小旻》多疑心”之谓。(宀下贵)咎於其也第九简。马承源读“(宀下贵)”为“贵”。按,“(宀下贵)”宜读作“归”;“其”当读作“己”(周凤五即如此读,但“(宀下贵)”字仍依马读)。“归咎於己”正是说的《伐木》诗“微我有咎”句。上博简中凡“其”字均作“丌”,“己”则作“其”或“(口下己)”“(己下其)”,如《缁衣》“则民至(致)行(己下口)(己)以兑(悦)上”,陈佩芬释文即云:“(己下口),‘己’之异体,……郭店简作‘(己下其)’。”(182页)黄(鸟口);第九简:“黄(鸟口)则困而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上方下心)之乎?”“黄(鸟口)”,马承源

7、云:“篇名,即‘黄鸣’。简本从鸟之字,鸟皆在字之左旁。篇名疑即今本《毛诗》之《黄鸟》。《小雅·黄鸟》诗句云:‘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兄’、‘诸父’。似与本篇有关。”按,此篇名即《黄鸟》,殆无可疑。简文“鸟”字有从“口”,如第二十一简篇名《鸤鸠》之鸠作“(鸟)”,马承源谓其字“从鸟声”,恐非,这个“口”也是意符,盖鸟类善鸣叫,故俗体常加口旁,此字应分析为从鸟、从口、九声。第二十三简有篇名《鹿鸣》,“鸣”字写法与从口之“鸟”字略有不同:“(鸟口)”所从之“口”与“鸟”为左右结构,而“鸣”所从之口则居於右下侧。包山楚简“鸣”字亦如此

8、,“口”居於左下侧或右下侧。[7]古文字中常有增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