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

ID:20637782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_第1页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_第2页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_第3页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_第4页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安丘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2100【摘要】文章以研究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MRI)特为目的,采用对确诊的6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的方法,通过结果分析,得到ATM—般预后较好,MRI是检查ATM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论。【关键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特征;治疗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木科收治的ATM患者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16〜72岁,平均31.08岁。病前诱因:病前

2、4周内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28例、腹泻11例、疲劳6例、疫苗接种2例,无明显诱因18例。发病年龄:10〜20岁11例,〉20〜30岁20例,〉30〜40岁16例,〉40〜50岁12例,〉50岁以上6例,其中,大于20〜40岁占全部病例的55.38%。发病季节:春季发病10例,夏季发病26例,秋季发病20例,冬季发病9例,其中夏秋两季为多发季节,占70.76%。城乡差别:农村44例(占67.69%),城市21例,农村发病率高。1.2方法1.2.1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乙型肝炎、血沉、人类免疫缺

3、陷病毒和梅毒血清学、脑脊液常规和生化、胸片、腹部B超、视觉诱发电位、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1.2.2四肢肌力评定采用0〜5级六级记录法,以疾病进展到最高峰时的肌力作为统计指标。1.2.3疗效判定治愈:步态正常或独立行走,大小便自解,感觉障碍不明显;好转:肌力改善1级以上,但不能行走,括约肌障碍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1.3统计学处理采用自主设计的统计调查表对符合数据进行分析。2结果2.1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少部分为亚急性起病。从发病到疾病高峰时间平均为(3.01±4.37)d,最长者16.

4、0d,最短者0.5d。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1〜27d,平均5.6d。首发症状:神经根痛10例(15.38%),肢体麻木19例(29.23%),肢体无力23例(35.38%),排尿困难13例(20.00%)。全部病例均在疾病高峰期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深浅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双下肢瘫痪65例,其中37例0级,17例1〜2级,11例3〜4级肌力;四肢瘫痪29例,为0〜3级肌力;24例患者在疾病早期出现脊髓休克。其中18例在7〜22d后脊髓休克渐消失。另外6例在病程40d吋,脊髓休克尚未消失。感觉障碍平面

5、在颈段17例,胸段33例,腰段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便秘等。其中有48例(73.84%)需留置导尿管,平均17d。23例冇对称性的神经根刺激症状:胸背痛9例,腰腹痛8例,颈痛3例,肢体痛伴麻木3例。2.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4例患者是乙型肝炎,但肝功能正常。血糖、肾功能正常。胸片未见结核、肿瘤征象。腹部B超也排除肿瘤。65例脑脊液检查:24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8〜320)×106L-l];19例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0.45〜1.24)g/

6、L];奎根试验显示8例奋程度不冋的椎管阻塞现象。65例视觉诱发电位均正常;55例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29例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MRI检查:65例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行MRI检查,其中47例脊髓有异常信号,18例未见异常信号。头颅未见异常信号。异常的脊髓MRI特点:(1)病灶部位,单纯颈髓7例,颈胸髓受累9例,单纯胸髓13例,颈胸腰髓均受累10例,腰髓8例。MRI显示的病变上界高于临床体检感觉障碍平面的上界,最大可相差5个节段。(2)T1WI,在矢状位T1WI像,12例未见脊髓肿胀,27例病变处脊髓轻度增粗,8

7、例病变处脊髓明显增粗,与正常脊髓无明显界限。(3)T2WI,矢状位T2WI显示脊髓内均有长T2信号,累及1〜2个脊髓节段21例,累及3个以上脊髓节段26例,最长达15个节段,平均4个节段。冠状位显示长T2高信号位于脊髓中部,左右不一定对称,占据脊髓横断面积的2/3以上,脊髓周边区残存薄片状低信号脊髓结构。(4)脊髓MRI增强,46例行GD2DTPA增强扫描,其中34例病变段脊髓呈斑片状或条带状的强化信号,12例病变区未见任何强化信号。2.3治疗65例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

8、时给予基础护理、肢体康复、防压疮及肺部和尿路感染治疗。其中56例每天给予甲泼尼龙500mg静脉滴注3〜5d,9例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mg/d治疗1周,然后N服泼尼松(60mg/d)2周,之后逐渐减量。2.4预后49例患者经综合治理后肌力开始好转,好转时间(7.36&plUsmn;8.47)d,肌力恢复1级时间(11.35±10.58)d,开始行走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