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

ID:20647514

大小:6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原文出处】东岳论丛【原刊期号】200405【分类号】B1【作者】杨学功【作者简介】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杨学功(1963-),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内容提要】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世界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何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处境,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严肃思考

2、的问题。我们只有在确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的前提下,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化形态,总结马克思主义应对“危机”的历史经验,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在当代条件下把马克思所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无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处境/多样化形态【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1.[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0.[4]

3、伊藤诚.现代世界和《共产党宣言》[A].尚晶晶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54,167.[5]卡西迪.马克思的回归[A].童建挺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4,5,10.[6]凯尔纳.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终结[A].闫月梅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27,29,27,28,34,31-32.[7]詹姆逊.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A].俞可

4、平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73,85,82-83,85.[8]詹姆逊.杜克学者论马克思主义[J].迷失的环节,1992(3),5.转引自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9]德里克.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A].李发、王列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3,214,216,205-206.[10]格雷.徒有其名的胜利[A].苑洁译.俞可平主编.

5、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9-170,176-177.[11]沃勒斯坦.苏联东欧剧变之后的马克思主义[A].孟鸣歧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19,20,13.[12]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0月19日,第3版.[13]ThomasM.Mongar,TheDeathofCommunismandtheRebirthofOriginalMarxism,TheEdwinMellenPress,

6、1994.[14]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19.[15]沙夫.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意义[A].柴方国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64-65.[16]迈斯纳.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A].俞可平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4-195.[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249,294.[18]马克思恩格斯选

7、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742-743,730-731.12[1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2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22]克拉里.世界新秩序中的马克思主义:危机与可能性[A].李朝晖译.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9.    一、问题的提出马

8、克思主义诞生于一个半世纪之前的德国,曾经像“幽灵”一样在欧洲的大地上徘徊。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恩格斯在1883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序言(该序言写于1882年)所加的一个注中曾作过如下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德国的落后的——40年代初比现在还落后得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阶段,最多只能产生社会主义的讽刺画。只有在英国和法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