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

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

ID:20650423

大小:2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_第1页
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_第2页
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_第3页
资源描述:

《民间收藏里甜酸苦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间收藏里的甜酸苦辣——听3位收藏家畅谈传奇故事(组图) 来源:《新民晚报》文化经纪人陈家平编辑整理   本报记者钱勤发说起收藏,上海人引以为自豪。早在清末民初,上海民间收藏热辣火爆,被誉为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那时,李筠嘉、任伯年、钱化佛均为名震沪上的大收藏家。100年后的今天,沪上民间收藏又似火山喷涌般地热得发烫。每到双休日,收藏品市场成为上海最热的市场;收藏类图书也成为图书市场销得最热的品种。目下,上海少说有30万人热衷收藏,从文化人、企业家,到平民百姓,这般热流热到社会各个层面。引领上海收藏热的当数上海市收藏协会。这个协会成立19年来,从最初的50个会员发展

2、到现今的3000个,下设9个专业委员会,荟萃了上海收藏界的精英。上海民间收藏的品种也从邮票、火花、钱币、书画、陶瓷器等10大类,繁衍到三寸金莲、筷子、钥匙、信封、请柬、钢笔、扇子、船模、匾额等200余种。许四海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和包畹蓉的“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去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为透视收藏热的形成,探究收藏与人生的关联,我走访了几位收藏家,记录下他们收藏幕后的甜酸苦辣——  ①邬久益从环卫清洁工到摄影家,又成为收藏家。他说:翻本翻出中国之最……  我是老三届,在艰难的人生路途中经历了大起大落。我从垃圾清运工做起,推着垃圾车在弹格路上起步,因为生性好动好

3、学好搏,成了摄影家,拿奖从本市拿到全国,直至联合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想出版一部展示56个民族家庭生活风情的摄影集,要跑很多地方,钱从哪里来?没有物质基础,空谈精神追求。好在股市上来了,给了我一个搏取财富的机会。我从5万元搏到了30万元。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骨头轻了,还自封为资本运作家。随后,运作豁边,欠债40万元,直逼得倾家荡产。欠债要还,拿什么还?我置换了房产,卖掉了红木家具,从浦西搬到浦东,留了些钱,又借了些钱,不甘心,不服输,想翻本。1996年,我对投资市场作了考察,发现邮币卡有戏,于是将10万元残资杀向邮币卡市场。不想,天无亡我之意,邮币卡奇迹般飙升

4、,给我搏回了30万元,还去债头,手中仍留10万元本钱继续搏杀。我将目光瞄准了方兴未艾的收藏市场。我想,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到人无我有。我对市场进行了调查,根据手头的可控资金,发现旱烟盒是个空白,而且只要数万元,就可将本市及周边地区的所有旱烟盒“控盘”。我这个人只要认准方向,从不犹豫。于是,大刀阔斧将本市及江、浙两省古玩市场上的所有旱烟盒收罗进来,最贵的一只不到千元,最便宜的只有几十元。此后,整整8年,我为扩大控制的盘面,跑过很多地方,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古旱烟盒600多只,其中还有十多个少数民族旱烟盒的珍品。没想到,为翻本翻出了一个“中国之最”。名声外传以后,造访者也多了

5、,一个北京人愿出资40万元要我全部盘给他,一个澳洲人愿出128万元买下我的所有旱烟盒。对不起,我不卖。独一无二的东西不是钞票能衡量的,至于外国人谈也不要谈,几近国粹的收藏品怎么可以流到外国去呢?说到赚钞票,我的竹、木、牙雕收藏足可翻几倍。现在,债还清,房子重又作了置换,从浦东返回浦西。这么多年,我最感激我的妻子,她与我共患难同甘苦,从无怨言。搞收藏真少不了一个好老婆。②76岁的蓝翔是中国的“筷子大王”。他写了18本书,其中一大半写“筷子”。他说,筷子里有硝烟也有辛酸……  筷子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它是中国的文化。如果从殷商末期纣王下令制作中国第一双象牙筷算起,也有310

6、0年历史了。可是,我们的祖先没有留下有关筷子的片言只语,显然与筷子太不起眼有关。说到收藏筷子,有3件事情令我终身不忘。第一件事情是我参加抗美援朝时,一位身负重伤的排长在牺牲前,送给我一双从家乡带来的骨筷留作纪念。这双筷子见证了抗美援朝的战火纷飞,意义不寻常,我一直珍藏着。巧了,我离朝前夕,一位朝鲜阿妈妮也送了我一双铜筷和两只长柄铜勺。从那时起,筷子就刻在我心里。第二件事情是在“文革”当中,我那时在虹口文化馆工作,写点文章,被称作“臭文人”,面临隔离审查。当时,我们虹口文化馆关了一个教授。一次造反派给他送饭时,竟然不给他筷子,我看着他用手扒着吃饭,心里酸酸的。后来,我担

7、心自己也被关起来,便偷偷地将一双筷子插在后背的裤腰带上,每天带进带出,生怕吃饭没筷子……第三件事情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从报上读到一则新闻,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周恩来总理设国宴招待。饭后,一位加拿大记者眼明手快,将尼克松使用过的一双筷子收入囊中。后来,这位记者到了美国,一些收藏家便踏破门槛,争着要向他收购这双筷子,价格一路飙升,直至2000美金,可这位记者怎么也不肯割爱。如果说,抗美援朝时人家送的筷子是珍藏品的话,那么尼克松的这双筷子触发了我收藏筷子的念头。就在这一年,我提前离休,有了大量时间,开始东奔西走地收藏筷子,转眼就是20年。这20年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