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

ID:20650723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_第1页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_第2页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_第3页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_第4页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人假设渊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们小组的思路:斯密的经济人的利己心以及对其的美化----到边沁的“功利主义”以及初次理性尝试-----穆勒对两者的结合以及经济人方法论意义的说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对经济人严格形式化以及完全性理性的数学公式化----新政治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有关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批判。学说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斯密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并迅猛向前发展的时代----穆勒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工业化社会成型的关键时代------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自然权利”已经成为人的法定权利,社会经济商品化成熟---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内矛盾的加剧,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出现。经济人假

2、设的渊源与发展讲义讲演者:黄绍坤尊敬的赵峰老师、以及同学们大家好:在以下的十五分钟内我将代表第六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经济人”假说的渊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们的提纲,诸位请看:1.第一个提出经济人意义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2.提出功利主义的边沁。3.第一个提出经济人概念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4.把经济人的概念形式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5.新政治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的批评。好的,下面我们开始正式的介绍了。利己的理性的经济人不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而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最大程度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存在。在封建社会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还没有分离,农民、封建

3、贵族几乎意识不到出于经济动机行事。所以我们就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并迅猛向前发展的时代讲起。我们就首先从斯密讲起。斯密是第一次把个人谋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和行为系统而清晰地纳入经济学分析之中。斯密在霍布斯,洛克,休谟,孟德维尔,哈奇森等人也对经济人理性或利己的特性的片段的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对经济人的利己心做了深入的分析。斯密认为,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一不心怀“自利的打算”,既利己心和自爱心人皆有之。由于斯密当时所属的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不完全,在斯密对利己心的探讨对这一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反映,首先,斯密为“利己心”道德性做了探讨,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世纪的道德仍旧占据着社会的主流。

4、基督教认为人是具有原罪的。人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是来受惩罚的,中世纪道德的基础是基督教的“自我克制”。具有私利心的经济人,就不融于当时的封建社会道德。于是斯密就要为私利心的道德性进行辩护。斯密认为个人私利与社会道德的是相一致的。人们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是一致的、正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要因素。每个追求个人利益就会增加社会利益。所以这样个人私利就会促进的社会道德的发展。斯密认为利己心是具有阶级性的,利己心只是工商业中等、下等阶级的美德,并不是封建贵族的美德,只有工商业中等、下等阶级才能在利己心的促使下有助于生产力的生产,而贵族阶层掌握了很多的资源,以及人民出让的权

5、力,在利己心的促使下很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同时,工商业中等、下等阶级的利己心的驱动力转化为社会道德时应该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斯密之后的边沁为“经济人”利己心的道德性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初步对经济人的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到边沁,最为同学们熟知的就是他的“功利主义”,简单地说功利原则就是,我们对任何一个事情赞成或者不赞成时,我们是应该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这个原则是边沁根据像是经验抽象总结出来的。在边沁看来,公共利益是由个人利益叠加而成的,损害个人利益就是损害社会利益。边沁此时直接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联系起来了。在边沁眼中,幸福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举个例子啊,早餐

6、吃个肉多汁浓的包子填饱肚子的的幸福与早上你一出门明媚的阳光下扑面而来的桂子花香放松心情的幸福是可以比较的。由此,在边沁眼中,幸福的衡量是个数学问题。边沁提出了幸福计算方式和衡量标准:四个计算方式是,幸福的程度的大小,幸福的时间的长短,幸福的确定性程度,幸福感受作用的远近。三个衡量标准是:幸福的广延性、纯粹性,增值性。所以边沁由此认为社会的最高道德“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经济人有关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的选择这也是边沁对经纪人理性的探讨。“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们最求个人了利益的所达到的结果,由利己心驱使个人的理性选择间接的促进了公共利益,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和宗教势力的禁欲主义伦理道德

7、观。为了大家更好的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请看下面一句话: 大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主宰-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给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趋乐避苦是人类的天性。这种人性支配着人们的一切行动。应当根据行为本身所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到我们刚刚讲的边沁思想中的“功利主义”和关于经济人理性的探讨。此时经济人学说在斯密和边沁的贡献下,在利己心和理性方面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此时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