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

ID:20657704

大小:97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4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_第1页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_第2页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_第3页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_第4页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手机信令职住平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钮心毅:从就业居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市域城市空间结构——基于手机数据的研究2015-06-0517:18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分享到:编者按:2015年5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于广州举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作了题为《从就业居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市域城市空间结构:基于手机数据的研究》的报告。钮心毅副教授分析了手机信令数据与时空行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对职住平衡的概念、通行圈概念作了新的诠释,指出利用手机大数据可以对规划中依赖的土地出让和土地开发的数

2、据进行修正和补充,可以对传统的规划方法进行补充。呼吁从体制、法律多方面架起规划行业与通信行业沟通的桥梁。一、手机信令数据--时空行为--城市空间结构手机信令数据为什么可以做城市空间,这是因为手机信令数据反映了时空行为。手机信令数据有几个特点:第一,大样本,被动性。与微博数据相比,从覆盖的人群来说,被调查者是无法干扰这个信号的产生,一个人一天下来在记录里留下几十个足迹,除非你整天关机。第二,连续、动态。手机信令数据可以跟GIS的分布产生关系,连续动态反映手机持有者空间位置。我们认为时空结构和人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时段数据与

3、即时人口空间分布相对应。如果能够研究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功能在什么地方实现。我们最近做的工作,调研就业点和居住点,根据手机信令研究职住关系到底怎样。二、上海中心城通勤区识别图1图1是上海的土地使用现状图,上海6340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完全建设用地超过45%,这里有一个上海的外环,大概有660平方公里,一般来说上海外环以内是中心城区,这个圈以外叫做郊区,但是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建设用地是在连绵发展的,在外环线以外的区域和外环以内区域几乎差距不大,连绵程度向西走,一直到昆山,基本上是连成一片的。我们有一

4、些疑问,当建设用地在现在如此连绵的情况下,人的活动是不是在连绵活动,人的职住空间是不是要分离这么大的程度。另外在上海的总体规划当中一直有这么一个问题,上海历年规划编制的标准,编制的体系是两个层次,中心城一个层次,郊区一个层次,中心城一个指标,郊区一个指标。很多人认识到是不是要在市域里增加一个城市,是不是存在着一个中间城市,这个中间城市既不是郊区,也不是中心城,存在着这么一个中间状态。我们想能不能通过人的通勤关系,研究一下在中心城工作的人,最集中在哪里,或者到中心居住的人,日常的工作在哪里,能不能通过这个通勤联系把中心城紧密联

5、系挖出来,形成一个中间层次,我们把它叫空心区,这个范围有多大。我们把上海的手机信令数据做了这样一个计算,看每个手机用户在白天工作时间内在一个基站附近经常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在10个工作日之内有6次在固定时间内在固定地方出现,我们认为他在这个地方工作。同样一个方法也可以做夜间,夜间休息时间,我们从11点之后到第二天早上5点之间,如果在一个基站周边反复出现,大于60%,10个工作日里出现6次,我们认为他住在附近,从这两个层面的数据识别出800多万的用户的居住点和就业点,由于数据质量不一样,数据采集的方式不一样,作出的数据有一些差异

6、,但是总的量都是非常大的,大概占到采集到的用户数的50%左右,我们在2011年找到849万居民的日夜居住地和工作地,在2014年的数据里我们找到了740万居民的居住地,我们不光是知道他们的常住地和经常的工作地,我们还知道它们两者的联系,同一个人是怎样经过他经常的活动空间。用这个方法来想想中心城的研究范围有多大。图2图2说明在中心城在日常移动当中,平均移动距离多大,在中心城就业的人如果是出去回到家,通勤范围多大,另外是居住和就业之间距离多大,这个数据做出来跟上海调查的数据比较接近。尽管上海的活动范围非常大,最远的居民跑到70公

7、里甚至到100公里,每天来回,但是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短距离出行者,5公里到6公里占到了大多数,这是两个基站之间的直线距离,你算了这个道路距离的话,甚至可以是10公里到8公里,所以上海的通勤距离其实是非常大的。图3图3是中心城日间就业人口的夜间居住地分布,大家可以看到日间在中心城内部的人,夜间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每个区、每个县、每个镇都有在中心城区工作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分布的密度有一个显然的突变,绝大多数的都是在外环线以内,出了外环线之后急剧下降,这个平缓的变化从这个区域开始。我们通过密度的衰变规律来讲,用数学方法做了一下

8、测算,不管是日间工作的人夜间在哪里,或者是夜间在中心城居住的人白天在哪里,都反映出这么一个规律,出了中心城之后,还是存在一个密集区,但是这个密集区离中心城不远,然后出现一个突然下降的趋势,非常平缓的变化趋势一直到市域的边缘为止。图4从图4的值来说,比如说看2011年的数据,在中心城这个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