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ID:20658390

大小:546.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0-14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_第1页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_第2页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_第3页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_第4页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家作品介绍一、王蒙:精神之旅的探寻者(一).创作活动简介处女作《青春万岁》成名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第一阶段:早期“革命+青春”第二阶段:艺术创新阶段1979年以后,王蒙先后发表了《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春之声》、《布礼》、《蝴蝶》等作品,运用意识流手法,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线索,着重揭示了人物的内在心理世界。《活动变人形》《来劲》《坚硬的稀粥》多种结构方式(1)放射线结构如《春之声》,岳之峰的心理活动。(2)交叉式结构,情节和心理的糅合,如《相见时难》翁式含——蓝佩玉——杜艳第

2、三阶段:90年代《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二)精神之旅的探寻者1、抹不去的政治情结(少共情结)“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这是王蒙小说创作的支点。作为“五七”族中的领衔作家,作为从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风云的变幻中跌打滚爬顽强挣扎的过来人,王蒙拒绝遗忘,他把创伤记忆化成写作资源,以极大的勇气面对我们民族沉重的历史。2、自我的追寻王蒙认为“写小说的人总是在追寻,又总是没有得到。”他把小说视为作家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以自我经历为基准,不仅书写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3、创伤、残缺、修复、再生的精神之旅,也传达出个体生命历程的信息,留下一份可贵的精神档案。80年代反思小说力作《蝴蝶》王蒙以蝴蝶来象征作品主人公张思远对自我本质和历史的思考,成为一个统摄全篇的、虽然没有实体、却又无所不在的意象。在王蒙的小说中,怀旧与反省、真诚与嘲讽,难分难解,就像难兄难弟。“少共精神”可以说是他创作的整体精神的“根”,其支系发达,四处蔓延。《季节》系列王蒙把当代中国历史剪辑为四个“季节”:“恋爱”-“失态”—“踌躇”—“狂欢”,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当代中国近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不仅与王蒙

4、的人生经历、命运起落相对应,也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的一种划分,虽是虚构性的作品,但却有很强的纪实成分。小说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心理为纬,反观人生,反观自我,展示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三)《蝴蝶》分析1、张思远形象。(1)张思远的自我迷失感A.“庄生晓梦迷蝴蝶”《蝴蝶》题目是从《庄子·齐物论》里引来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之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兮矣。比谓齐物论。”这段话原意在于论证文中提出的“齐物论

5、”,“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齐寿夭”的相对论观点。张思远过去三十年做的就是这样一场荒唐变现实,现实变梦魇的“蝴蝶梦”。个人生活、政治生涯的此起彼伏,使他产生了自我迷失:钻山沟的八路军战士——市委副书记——文革中的反革命、囚犯——山村中的老张头——张思远副部长。B.关于“位置”的反省。小说中貌似杂乱无章的形象体系正是沿着“张思远书记——老张头——张副部长”这三者叙事,而这三者的纠结点正在于“位置”。①失去“位置”变形,位置好象比人还要重要,这些年来,他主持过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亲眼看见了那些失去

6、“位置”的人的狼狈相。揪出来定性,这是比上帝的旨意,比阎王爷的勾魂招,比任何人和多少人的愿望、意志和情感更强大一千倍的、自在的可畏的力量,这种力量终于象霹雳一样,落到他的头上,使他产生了“变形”。②“变形”又使他清醒,使他从幻觉中醒来,发现人们对他的尊敬不是对张思远而是对市委书记的尊敬,失去了“位置”便失去了一切,张思远三个字变得毫无价值。③失去“位置”又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真人”。“确实正派,有觉悟,有品德,也不笨,挺聪明也挺关心人和帮助人”的张思远。④重获“位置”不由自主又萌发了自

7、我强大感。所以说,正因为对“位置”的盲目依从,才使得张思远时而自我迷失,时而清醒,时而“变形”,时而反省。“位置”始终是张思远的一个无形的包袱,也是他与周围人关系的阴影,关于“位置”的反省,反映了一代高级领导干部的精神历程。(2)张思远与周围人的关系A.张思远与海云的关系。这是深埋在张思远意识之中的一支人生与爱情的悲歌,是一个强者和一个弱者在时代浪潮颠簸下邂逅、聚散,而以弱者的毁灭和强者的负疚告终的故事。①张思远与海云的结合,本身就存在悲剧的潜因。②作品通过海云与张思远的关系反省,让人们领悟到:

8、一个日理万机、操劳国事的共产党人,应该有丰富而健全的感情生活,善于理解人、关怀人、同情人,充满人情味。③海云的悲剧。小说从张思远的内疚来反映海云的悲剧——“一朵颤抖的小白花”。她被作者写的纯洁、纤细、命运多艰,并通过她的不幸向人们提示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类感情生活的教训。从张思远的角度,通过实写与幻觉,表现了张思远潜意识活动及其忏悔之情。B.张思远与秋文的关系。如果说张思远在海云面前扮演的是“强者”的角色,那么在秋文面前,则是“微微战粟”的弱者。因为秋文拥自己的生活真理,生活位置。“她有一层保护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