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相关术语

鹿茸相关术语

ID:20672914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鹿茸相关术语_第1页
鹿茸相关术语_第2页
鹿茸相关术语_第3页
鹿茸相关术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鹿茸相关术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鲜鹿茸:http://www.xianlurong.com我国产的鹿茸片有两种:血片和粉片,主要是鹿茸切片时的部位不同。血片为鹿茸的顶尖部切下,呈黑褐色,密蜡状,有光泽,质最佳;粉片是从鹿茸的中下部切下,白色或略带黄色。  鹿茸按照采收与加工方法不同,一般把它分为锯茸和砍茸两种。锯茸是在雄鹿三岁时开始。二杠茸每年可采收两次,清明节后40-50天采二杠茸(头茬茸),采后50-60天采再生茸(三茬茸)。三岔茸每年采一次,约在7月下旬进行。砍茸是对老鹿、病鹿或死鹿的鹿茸连同脑盖骨钮下,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  花鹿茸主枝(大挺)呈圆柱桩,多具1-2分枝。具1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长14-

2、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洁白,有细峰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二分枝者,习称"三岔",主枝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且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的疙瘩(称"骨豆")。锯口外围多骨化,中心有蜂眼,外皮红棕色,毛稀而较粗。初生茸为不分岔的圆锥体,挺稍尖,长15-3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皮密生黄棕色或浅灰色细毛茸,基部多显出骨豆,锯口的断面显骨质。再生茸其形常为锯二

3、杠状或10-15厘米的独挺,一般挺稍扁,下粗上细,上部有纵棱筋。外皮薄,毛较粗糙,体较重,锯口面幅圆大,已显基本骨化,中心仅显少许蜂眼,无腥气。  原架花鹿茸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细底细毛、油润光亮、毛色红黄、皮色红棕者为佳。茸体细瘦、下部起棱筋、毛粗糙、体重者质次。其中花锯茸习以二杠为优,三岔较优,再生茸质次,初生茸最次。辨别茸质老嫩,可用手抚摸,茸毛柔者为嫩,刚者为老;或者用手指弹敲茸枝,音挣为嫩,音沙为老。马鹿茸比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称"莲花",三个者称"三岔",四个者称"四岔",或更多。其中商品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马茸"单门"大挺长25

4、-27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米黄色,有蜂窝状细孔,微有腥气,味微咸。  "莲花"大挺长16-33厘米,下部有棱筋,而质不老,茸口面蜂窝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砍茸则脑骨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西马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厘米。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细长,灰色或黑决色。据口色较深,常见音质。气腥臭,味咸。马鹿茸均以茸体饱满、体轻、下部有棱筋者为佳。茸体干瘪、毛粗不全、体较重、下部有棱筋者质次。茸体大部

5、分毛已脱掉,显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状,内部灰白色,体重已成骨化者应作鹿角而不可作鹿茸入药。鹿茸术语及解释人参花商城:http://www.renshenhua.com新鲜鹿茸:http://www.xianlurong.com起 筋:花鹿茸基部呈现的纵棱线,习称“起筋”。毛 杠:骨质化的角称为“毛杠”。茄 苞:茸生长至3-4cm时称“茄苞”。大鞍子:茸的主干生长比眉枝高时称“大鞍子”。小二杠:大鞍子继续向上生长至一定高度时称“小二杠”。椎角茸:初角茸不分枝,呈锥形称“椎角茸”或“椎角”。奶 子:为茸干或虎口等部位生长的疔包突起较高,如同“奶子”。鞍 子:自鹿茸大挺(主枝)分生出眉枝不久

6、,因其形似马鞍子,故称为鞍子。糟 皮:为茸在加工过程中水煮过度,又未及时风干,使其茸皮发糟或脱皮、露茸。毛 桃:是指花鹿的初生茸,顶端圆钝,表面稀疏或密生多数长茸毛,其形似“毛桃”而得名。底 漏:是指砍头茸因加工不当,在茸的角盘下,即与草桩连接部位出现了破损,称底漏。磨脐子:鹿茸生长高至1.5-2cm左右时称磨脐子。表面杏黄色或红棕色,光溜,顶面有一圆形封口痕。细毛红地:是指花茸的皮毛特征。“红地”是指茸皮呈黄棕色或红棕色;“细毛”是指茸毛呈天鹅绒样淡黄色,柔软,毛细,称“细毛红地”。存 折:为鹿在生茸时期因打斗等原因折伤了主枝(大挺)、眉枝(门桩),经自身愈合后存留下来呈不同程度膨大的

7、结痕。拉 沟:为茸的嘴头顶端分枝生长初期阶段形成的沟,将嘴头端分成二部分,拉沟深表示分枝已形成。骨 豆:又称“骨钉”,为梅花鹿的茸角基部表面的出现突出于表面的瘤状突起,是茸角的一种骨化现象的标志,骨豆越多越往茸的尖部发展,说明茸的骨化程度越高。马鹿茸的骨豆不明显。锯 口:为茸从角盘(珍珠盘)上2-3cm处锯断,两个断面均称锯口,此处专指茸的一段锯口。骨化圈:为锯口外圈面上表现的骨化现象,指骨密质部分围绕中心未骨化部分形成一圈,通常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