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ID:20679189

大小:1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_第1页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_第2页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_第3页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_第4页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RFID技术在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1.结构设计  考虑到小区内的各个建筑物和人员可能经过的路段中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需安装若干个阅读器,并且将它们通过通信线路与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在进入小区的人员每辆车上安置一个电子标签,对其进行监控和定位。  在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始终以能量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时序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交换。阅读器向电子标签提供工作能量。当电子标签进入射频识别场时,阅读器发射出的射频波激活标签电路,相互作用,完成数据的交换。对于多标签同时识读来讲,可以采用阅读器先发的形式,也可以是标签先发的形式。  为了实现多标签无冲

2、突同时识读,阅读器先对一批标签发出隔离命令,使得阅读器识读范围内的多个电子标签被隔离,最后只保留一个标签处于活动状态与阅读器建立无冲突的通信联系。对于标签先发的方式,标签随机地反复发送自己的识别lID,不同的标签可在不同的时间段被阅读器正确读取,完成多标签的同时识读。对于任何一只电子标签来讲,都具有唯一的ID号,在大多数应用场合,是通过运用后台数据库来支持标签的数据属性的。阅读器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由开发工具调用的标准函数来表示。功能大致包含以下方面: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向阅读器发出配置命令和其他指令;阅读器向应用系统返回其当前的配置状态和各种指令的执行结果。    

3、  2.工作过程  每个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在经过小区门岗时,必须配戴保安发放的身份卡(包括人员卡和车辆卡)--射频识别标签,它的芯片中含有一个唯一的识别代码以及用户所指定的信息,它们可以被阅读器(Reader)在一定的距离内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出来。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态监控系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对多个挂有射频标签的目标物体进行非接触、高速及准确的并行跟踪和识别,因此只要在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上放置射频识别标签(通常是封装为卡状,所以也称为射频卡),当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行驶到放置阅读器的有效阅读范围内时,系统的阅读器就会自动读取人员车辆所持有的射频识别标签的lD号码

4、,然后系统会将此标签的lD号码和人员车辆行驶的相关信息传送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安防系统中的总体设计  1.功能设计  RFID技术在人员定位管理方面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  ①识别:任一时间或某个地点究竟有多少人员或者车辆,这些人人员或者车辆都是谁可以完全识别;  ②记录:所有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在小区内的任一时间的活动轨迹均可以记录在数据库中;  ③定位:小区监控中心可以远程监控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  ④查询有关人员车辆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停留时间等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和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疏忽而造

5、成的相关安全问题。  ⑤防作弊:进人小区的人员车辆在行驶途中遗失或丢弃身份卡,监控中心可以自动识别。  2.设计方案  在小区的各个通道和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装若干个阅读器,并且将它们通过通信线路与地面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在每个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上放置安置有RFID电子标签身份卡,当人员车辆进人小区,只要通过或接近放置在通道内的任何一个阅读器,阅读器即会感应到信号同时立即上传到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就可判断出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点击小区内的任一位置,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

6、况统计并显示出来。  同时,一旦小区内发生事故(如:火灾、抢劫等),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周围的人员车辆情况,然后可再用探测器在事故处进一步确定人员准确位置,以便帮助公安部门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遇险人员和破案。  3.系统完成  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小区安防系统的核心,由数据库系统和响应的应用软件系统构成。系统可完成对人员车辆行驶路径的记录、查询和相关信息的处理等功能,如:可以查询2007年3月1513进人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的行驶路径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