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

ID:20697072

大小:66.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_第1页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_第2页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_第3页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_第4页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论文关键词: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法律缺失现代法律理论文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法律缺失的原因,并试图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法律,构建大学生现代法律理念及应具有的全新法律意识。中国加人WTO,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的一员必将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世”带来的变化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法律上的,而且后一方面变化的程度更大,意义更深远。gyro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要求我国必须建立一整套透明的法规体系,其关键问题是人才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问题,这对成长于21世纪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

2、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在注重专业化的同时,更要培养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的挑战。权利意识是权利主体依照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依法受到相应补偿,或对侵权人予以制裁。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权利意识增强的前提权利意识的增强又会促进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具有高素质的特殊群体,其权利意识明晰与否,对立法、执法和守法产生重要影响。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历经无数次挫折、磨难、教训、痛定思痛以后做出的理智抉择。法律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任重道远的当代大学生

3、,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对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显重要和迫切。、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笔者此次调查对象均为在校XX级大学生,主要是理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他们全部学习过广东省高校思想品德课新编教材《法律基础教程》,被调查者对法律教育的反应对法律的看法和认识,代表了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也代表了大学生所受法律教育的状况。为我们法律工作者完善法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一)关于大学生现有的法律知识水平。对“知法犯法与知法守法的主要区别”问题,选择“侥幸心理幻想逃脱惩罚”的占19%;选择“物质利益诱惑”的占61%;选择“蔑视法律权威”的占11%;选择“缺乏理智不计后

4、果”的占9%选择“人情面子难却”的占2%。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的感触”,选择“可惜”的占27%;选择“无法律观念”的占46%;选择“守法太重要了”的占27%。对“法律意识认知”问题,认为“很强”的占%;认为“较强”的占23,6%;认为“一般”的占69,8%;认为“很弱”的占%。对“法律至上”、“法律是公正的”说法,选择“同意”的占%;选择“不同意”的占%;选择“我不违法犯罪就行”的占10%。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基本上能做到知法、守法,但对于应具有的法律素质缺乏足够的认识。(二)关于大学

5、生的权利意识程度。对“如果本人遭到侵权,应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问题,选择“通过诉讼途径”的占17%;“不会起诉”的占27%;“通过协商解决”的占79%。对“饭店、商场工作人员随意搜查你的身体和提包”问题,认为“没有不满”的占%;“有些不满”的占%;“相当不满”的占%;“强烈不满”的占%。对“当你受到侵权诉至法院,你认为法院会依法公正审理吗”一题,选择“完全相信”的占%:“比较相信”的占%;“信心不足”的占%;“不相信”的占%。对“你有机会参加诉讼会不会走后门,拉关系呢”这一问题,认为“会考虑”的占%;认为“不走后门是打不赢官司的”占%;认为“不会走后门”的占27%o上

6、述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希望法律能够实现社会正义,但维权的手段比较消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客观现实状况影响较大,这束缚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实际行动。、权利意识缺失的思考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其权利意识的强弱,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法治社会的进程。首先是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翻开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道家、法家、儒家不失为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三大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管子的“迷信暴力”,孔子的“德主刑辅”。从老庄的“法律虚无主义”到法家“依靠暴力,严而少恩”,人们普遍对法厌弃与恐惧使“法律虚无主义”肆虐横行,再到儒家以道德代替法

7、律严格的等级差别使等价的权利和义务被割裂开来。“在专制统治下,行政程序完全是行政管理的工具,不具有制约国家行政权以保护民权的功能。其目的是保证官吏对王朝的忠诚。梁治平先生早年撰写《新波斯人信札》一书中论及中国的法律概念及其演变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法就是刑”、“刑起于兵”的历史已经证实了法律的概念,就连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明白地告诉人们,他的理想就是要使人民中间不再发生争讼的事情。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件“恶事”,是应当消灭的。这种看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和不可理解,但是放在中国历史中去看它,却是不言而喻的。那个社会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