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

ID:2070243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_第1页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_第2页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_第3页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_第4页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学困生”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学生共同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愿望。  一、“学困生”成因  导致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有学生智力上的差异,还有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差异,但最主要的还是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家庭还是孩子心灵的土壤,家长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条件过于优

2、越。(2)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关注孩子学习。(3)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粗暴。(4)家长只看重分数,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5)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6)家长过分溺爱孩子。(7)三代同堂,教育观念不一致。(8)单亲家庭,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康……由于以上诸多因素,出现“学困生”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因素  学生智力上的差异、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但“学困生”的形成跟教师也有一定的关系。  (1)爱心不够。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爱心,另眼相看,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久而久之,导致学习困难。  (2)耐心不够。教师对“学

3、困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兴趣。  (3)拿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是拿学生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比,而是横向比较,拿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致使有的学生总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4)对学生的个性了解不够。如有的学生性格强硬,逆反心强,适合放大优点;有的学生懒散、自由,适合强制管理。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厌学。  二、“学困生”转化  1.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客观评价  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育人观,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衡量“学困

4、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要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要让他们既感觉到压力,又有希望。  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利于“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2.要有爱心  “学困生”大都自卑心理重,不敢亲近教师。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消除他们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敢于亲近教师;同时,要尽量避免因语言或态度的不慎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使他们因感受到教师的爱而爱教师,因

5、爱教师而爱学习。  3.要有耐心  对“学困生”的要求不要过高,更不能急于求成和搞“一刀切”。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躁、气馁,做到教不厌,诲不倦。  4.培养兴趣,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减少“学困生”在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教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为了激励“学困生”,也可以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效,拼搏

6、就会成功,从而增加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5.走出“请家长”的误区  “学困生”最怕的就是教师“请家长”,这往往也是教师无奈时的杀手锏。  教师“请家长”无可厚非,因为教师和家长共同肩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但请家长的目的绝不是“告状”,主要是能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包括存在的问题,更包括他的点滴进步;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时发现问题;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  教师请家长时需注意:(1)选择时机:一般情况下,请家长大都因学生犯错误、考试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有突发事件等。其实,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时请家长

7、,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掌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要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不讽刺挖苦,不一味告状,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要委婉地提出建议,让家长容易接受,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配合,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3)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情绪:教师请家长,要让学生明白,请家长不是告状;要让家长明白,见教师不是挨批。这样,就能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情绪,一是能真正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会经常主动与教师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二是也能使学生逐渐信任教师,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4)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8、利用家长会,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成功教育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