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31584

生物变异31584

ID:2070684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生物变异31584_第1页
生物变异31584_第2页
生物变异31584_第3页
生物变异31584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变异3158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丰城初中课堂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学习内容:生物的变异备课人:张风梅序号:16八年级生物科目第6周日期:2012/10/17【目标定向】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重点)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难点)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4、通过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先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在千姿百态的的生物世界里,你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个体。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

2、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二)新课学习1.观察课本87—89页变异图,做完如下几个问题:(1)变异的概念:生物与子代之间,以及之间存在的现象,变异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2)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的改变引起的,能够传递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由导致,没有的改变,不遗传给后代。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3)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是。(4)变异的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不利的变异会被。(5)变异的应用:人们通常利用

3、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促使生物体内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2.阅读课本88-89页结合,了解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分别举例。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合作探究】1.种在不同地块的同一个豌豆品种,植株的高度、豆粒的大小等都存在差异;同一株玉米长出的玉米粒有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这两种现象分别属于哪种变异类型?请说出你的理由。2.有人说:“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你认为这种说法有

4、道理吗?请谈谈你的观点。【点拨拓展】1.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是绝对的吗?2.选择育种有什么作用?3.能够导致诱发突变的因素有哪些?【当堂检测】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2.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A.有利的变异B.自然选择C.人工选择D.可遗传的变异3.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4.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遗传

5、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B.子女一定和父母的性状相同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D.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5.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6.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B.生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C.小麦产量受到肥水的影响,不属于变异D.变异

6、是普遍存在的7.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一般有利B.凡是变异都可遗抟C.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8.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B.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C.用眼不当导致轻度近视D.个别黄种人的皮肤如同黑种人的肤色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变异是普遍存在的②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③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义④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⑤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的差异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

7、D.①③⑤10.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粒足  B.某人用药不慎造成听觉障碍C.同卵双生的兄弟体重有明显差异  D.普通羊群中出现短腿安康羊.11.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A.遗传B.变异C.遗传的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反馈评价】我国在航天育种方面有哪些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