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从小抓起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

ID:2071823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_第1页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_第2页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_第3页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_第4页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挫折教育,从小抓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挫折教育,从小抓起【】G424【】B【】1001-4128(2011)03-0215-02    挫折教育这一理念并不新鲜,但是当前社会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并未真正地起到成效。现在的孩子是很难伺候的,也是很难沟通的,稍微有一点儿不如他们意的,他们就大吵大闹,要不就来一句“我不跟你玩了!”然后转身就走,俨然唯我独尊的架势。就拿上学来说吧,有些孩子离校比较近的,从家里到学校步行走,最多就用个十来分钟的时间,八九岁的孩子她死活都不愿意走。说什么她累的慌之类的,压根就不想走。看看我们的孩子,上下学有几个是让他们自己走的?每次家长来去接他们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校门口张口要父母买这个

2、那个的,不给买,他们干脆就不走了,在路上是哭哭啼啼的,好像你不给他们买,是你的错似的。  我们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整个民族的未来的基本素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独身子女的弱点他们都具备:做事情随意,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在学习中不懂得谦虚,有些甚至还不愿意学习,批评得稍微重点儿,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些孩子是家里“最大的”,在家里是说一不二。  我们的孩子真是被娇惯坏了。许多外国院校都觉得近些年的中国留学生比较娇气,自理能力差。中国学生不像韩国

3、、日本等国的留学生那样独立,在他们身上有独当一面的劲头,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我们的孩子正是缺少这一点,印度一所百年老校甚至明确表示:不欢迎中国独生子女,不想惹麻烦!这些独身子女在国内,虽然问题并不如在国外那么突出。有些过于宠溺的情况,大家也因为看的太多了,有些麻木了。好像理所当然是这样的。而在国外,和其它国家同龄人在一起,就把自身的独身子女的弱点暴露无遗了。因为有了比较,就很清楚的看出了差距所在。“我的孩子从小就没离开过我们身边,他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怎么能让人放心呢。”曾有一中国母亲说,“送孩子留学,是去享福的,不是去受罪的。”这位母亲的一席话就道出了中国独身子女的问题所在。

4、自理能力如此之差,只想享福不想受罪,这就是温室里培养出来的独身子女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不但不会为学校增光添彩,反而会抹黑。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遭遇过挫折,经历过磨难。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孩子们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从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没有很好地让孩子感受挫折、经历挫折、应对挫折,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职;同时,对于孩子来说,缺少挫折教育对他们的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质的锻炼,都是一个缺憾。  我们以目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很好地经历风雨,茁壮地成长吗?我们在思考,我们要培养怎

5、么样的孩子?生活太安逸的孩子,无法爆发出强大的潜力。在赞扬和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丝毫正视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更无法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教训是师长给不了的,只能靠孩子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我们家长、老师要给孩子实践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机会,给他们得到教训的机会。“生在蜜罐里,长在鸟笼中,活在战场上”,这是目前我们孩子面临的真实境地,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必须得明白一点,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并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哪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在逆境中经历风霜困苦,而心理素质极强的人。在孩子面临如此的境地的时候,我们重提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挫

6、折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如果让孩子亲身经历挫折,并能在在挫折中总结失败的教训,自己开动脑筋寻找克服挫折,获取成功的方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解决难题,这比一切的手把手的单纯的说教更具意义。我们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从而产生较强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追求既定目标,完成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激发孩子的潜能。2挫折教育能正确引导、调整学生的情绪  有些

7、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不是以打击为目的的障碍,使其受挫。从而打击其骄傲情绪、消除麻痹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让孩子排除骄傲自满的情绪,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戒骄戒躁、继续进取,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我们可以把挫折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