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

ID:20719631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5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_第1页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_第2页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_第3页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_第4页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和其化合物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专题五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强对该部分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必要。一.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考纲中明确要求:以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为例: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4.结合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虽说考纲中对金属部分知识要求篇幅较小,但牵涉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化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热点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的关系;离子共存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电化学知识;金属的冶炼及防腐;Fe(II)、Fe(III)的相互转化;Al的重要化合物及图像题等,无一不牵涉到金属部分的知识。二.近两年全国高考卷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查

3、内容及认知层次  1.2010年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有关知识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  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考纲要求2010年考查知识及赋分内容要求层次题号层次赋分必考必修I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C10C6离子反应C13C6金属及其化合物C26⑴B1必修II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C7B6选修IV原电池C12、28⑵⑶C6+3电解池C26⑵B3选考选修I合金金属的腐蚀和防护A36I(123)A7  2.2011年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有关知识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  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考纲要求2011年考查知识及赋分内容要求层次题

4、号赋分必考必修I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C1026⑴63物质的分类B136离子反应C126氧化还原反应B26⑵⑶4金属及其化合物C26⑴⑵28⑶⑸84+2选修Ⅳ原电池电解池C116三.预测2012年高考热点及命题方向  1.高考热点根据两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命题的题型特点:(1)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查;(2)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设计大型推断题、实验题,着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铁三角"、"铝三角"的相互转化为载体,考察图像分析和计算能力,以及解题技巧;(4

5、)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常识,解决实际问题。2.命题的方向(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方向;(2)有关Al、Fe、Cu的知识的试题在近两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它们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鉴别、制取、推断、计算题中频繁出现;(3)Al及Al2O3、Al(OH)3的两性、Al3+、Al(OH)3、AlO2-间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热点;(4)Fe的变价、Fe(OH)2和Fe(OH)3的有关反应多与实验、推断、计算相结合,进行应用。试题形式多样,选择、简答、实验、推

6、断、计算都有。(5)综合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查有关探究实验已经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主要考查方式有典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图表的分析处理,有关物质鉴别的文字表达等,能力要求较高,需加以重视,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此类试题的解题能力。  【知识点一】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  一、Na与O2反应:  (1)常温下→Na2O(白色),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2)加热→Na2O2(淡黄色、供氧剂、漂白剂),现象:钠受热时先融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

7、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二、钠与水(浮、熔、游、嘶、红)、酸、盐(CuSO4)反应的实质  三、Na2O2与H2O、CO2反应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四、碳酸钠、碳酸氢钠(名称、溶解度、化学式、稳定性、鉴别与除杂)、  五、颜色反应:洗、烧、蘸、烧(钠、钾、蓝色钴玻璃)针对练习:Ⅰ.(2010安徽理综)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2O2②Na2O③Na2CO3④NaCl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8、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Ⅱ.(2010上海卷)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知识点二】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                  一、Al与O2的反应:(1)常温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耐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