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ID:20736627

大小:8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一、《观沧海》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2、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

3、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

4、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四、《天静沙·秋思》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

5、、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8五、《使至塞上》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六、《望岳》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5、“阴阳割昏晓”

6、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七、《春望》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饮酒》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

7、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7、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8、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

8、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9、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