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

ID:20737914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_第1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_第2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_第3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_第4页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20、历史10、文学20、艺术15、宗教10、民俗15,、教育、科学20选择题两分一题。一.哲学类1.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2、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2.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

3、的?(A)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爱有差等为儒家主张  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4、础上进行的。3.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礼、义、学、文《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一种教育思路。这充分说明孔子认识到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孔子那里,他是想通过“文、行、忠、信”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道德素养。4.“求是”是当今社会一直提倡的。“君子之学,唯求其是”是(C)的名言。A.朱熹B.荀子C.王阳明D.王夫之5.《三十六

5、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6.“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是哪一学派的观点(D

6、)A.心学学派B.法家学派C.墨家学派D.程朱学派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 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卷七)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

7、”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习染性情就变的很复杂多样了,孟子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人的“真我”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同哪?主要是因为人的私欲,所以他提倡要超越“自我”,实现“真我”,这也就是他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给宋明理学家留下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

8、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D)A.儒、道、墨、法   C.墨、儒、法、道    B.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8.平时所谓“五常”在儒学中称作“五德”,五德之首是下列(C)A礼B义C仁D信9.古人多为推崇“颜回之乐”,试从《论语》中举出孔子对“颜回之乐”的描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