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

ID:2073975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_第1页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_第2页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_第3页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语文(课标卷)  下载完整Word版本>>点击下载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学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卷考试说明 语文一、考试性质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最以合格初中生毕业生为对象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考试的指导思想: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增长率的全面推进。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

2、难度。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北京市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为基本范围,以规定的“现代文文章示例”及与之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为考试内容,结合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查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三、考试内容和目标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1.现代文阅读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

3、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2.文言文阅读  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  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含义。  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了解课本中推荐的文学名著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

5、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正确使用的标点符号。  1.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  2.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  3.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考试方式  考试由北京市统一命题,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的方式。五、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

6、50分钟。  积累·运用  约占24分  理解·感悟  约占36分  文言文阅读  约占10分  现代文阅读   约占26分  表达·交流  约占60分  较易试题   约占60分  中等试题   约占36分  较难试题   约占24分  选择题  约占10分  填充题、简答题  约占50分  写作题  约占60分[1][2][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