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ID:20747301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_第1页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_第2页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_第3页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_第4页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doi:10.13360/j.issn.1000-8101.2015.04.016中图分类号:S682侯娜1,田晓瑞2,娄丽1,王港1*,李从瑞1,杨成华1(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5;2.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摘要:为了探索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荔波唇柱苣苔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荔波唇柱苣苔叶片外植体的最优消毒方法为:采用70%酒精灭菌30s,0.1%HgCl2灭菌4min;叶片诱导丛生芽最佳培

2、养基为:MS+TDZ0.5mg/L+NAA0.1mg/L,平均诱导率为85.75%;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0.1mg/L+NAA0.1mg/L+GA30.5mg/L,平均增殖系数可达17.67,且不定芽生长良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1mg/L+NAA0.1mg/L为最好,生根率达92.61%。组培苗经炼苗及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建立了荔波唇柱苣苔叶片离体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为规模化生产荔波唇柱苣苔提供技术指导。.jyqkleavesofChiritaliboensis∥H

3、OUNa,TIANXiaorui,LOULi,S培养基上,附加蔗糖30g/L和蔗糖5g/L,调节pH到5.8;每种方法接种30瓶,每瓶1个外植体,接种后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12h光照培养。光照培养10d后,记录外植体污染数和存活数。1.3叶片诱导丛生芽将消毒的外植体叶片切成0.5mm×0.5mm的小块,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TDZ、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进行叶片诱导丛生芽试验。设计NAA浓度为0.1mg/L,TDZ浓度为0.1,0.3,0.5,0.8和1.0mg/L5个浓

4、度梯度,30d统计不定芽萌芽情况。每个处理10瓶,每个水平重复3次。接种后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12h光照培养。1.4不定芽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接种于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GA3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种激素分别设0.1,0.5mg/L2个浓度,30d统计不定芽分化情况。每个处理10瓶,每个水平重复3次。接种后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12h光照培养。1.5不定芽的生根待丛生芽生长至4~5片正常叶片时,剪下生长健壮的无菌芽,将不定芽

5、切成单芽,接种于附加不同浓度的IBA及NAA的MS培养基上。每个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2个无菌单芽,每个处理重复3次。接种后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12h光照培养。观察不定芽生根情况并计算生根率。生根率=生根小苗数/总苗数×100%。1.6再生植株的炼苗与移栽将具有4~5条小根的长势良好的荔波唇柱苣苔组培苗逐渐揭开瓶盖,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炼苗7d;然后取出组培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将小苗移栽到经高锰酸钾消毒的腐殖土和蛭石﹙3∶1﹚混合基质中室内培养。移栽后,每3d用不含蔗糖和

6、激素的MS液体培养基进行喷施,保证小苗营养生长。1.7数据处理方法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的则进行多重比较。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消毒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适宜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初代培养的成功有直接影响,消毒时间过短易污染,过长对外植体有杀伤作用,消毒处理时应严格控制适宜消毒时间。在消毒过程中,荔波唇柱苣苔叶片对酒精的敏感度较高,酒精消毒时间过长叶片出现枯黄色斑点,掌握适当的酒精处理时间对获得叶片的无菌外植体非常重要。结果(表1)表明,先用

7、70%酒精消毒30s,然后用0.1%HgCl2灭菌4min,污染率较低,成活率最高;当0.1%HgCl2浸泡时间增加至6min以后,污染率和成活率都下降。故采用70%酒精处理30s后,再用0.1%HgCl2浸泡4min,采用这种消毒方法荔波唇柱苣苔叶片能够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较低的污染率,也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2.2叶片丛生芽的诱导荔波唇柱苣苔接种于表2所示的培养基上培养35d左右形成一团丛生芽(图1A)。试验发现,在前20d的培养过程中,芽分化和生长速度较慢,但继续培养15d后,丛生芽的分化数量增多,生长速

8、度加快。在NAA浓度一定,TDZ浓度在0.1~1.0mg/L之间变化时,叶片丛生芽的诱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mg/L时,诱导率达到最高,为85.75%;NAA浓度固定不变时,低浓度的TDZ不利于无菌芽的分化,诱导率和平均发芽数随着TDZ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0.5mg/L时达到最高;而高于0.5mg/L时,玻璃化现象严重,诱导率反而下降。因此,NAA浓度为0.1mg/L时,TDZ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