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ID:2075119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美国白蛾(Hl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X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害虫,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对象,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原产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逐渐扩散到天津地区。  美国白蛾在天津地区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芽。具有杂食性、暴食性、繁殖快、传

2、播广和寄主广泛,难以根治等特点。寄主植物涉及白腊、桑树、臭椿、柳树、国槐、榆树、苹果树及梨树等,发生严重时也可危害农作物、草坪及蔬菜等。繁殖能力极强,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如不及时防治,经常把整株树的树叶吃光,后又转向其它植物继续危害,给城市园林绿化和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有时甚至干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1美国白蛾的体态特征  1.1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雌蛾将卵一般产在树冠外围叶片的背面,1只雌蛾最多可产卵2000多粒。  1

3、.2幼虫  刚孵化的幼虫长2mm,头黑,具光泽。在4龄前有结X群居的习性,4龄后开始破X分散危害植物。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这也是导致美国白蛾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的原因之一。老熟幼虫体长25~35mm。全身长满白色毛丛,中间参杂黑色或棕色长毛,背部有1条灰黑色宽纵带。  1.3成虫  属白色中型蛾,体长9~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腹部黄色,有黑点。区分雄成虫与雌成虫的方法:雄蛾触角为栉状黑色,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翅展

4、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成虫寿命一般在1周左右。  1.4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头部、前胸和中胸布满皱纹,后胸及腹部各节、胸脊中央有一条纵脊。雄蛹体小,雌蛹体长肥大。  2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天津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蛹在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孵化时间也与天气情况有关系,气温低,天气凉爽卵孵化慢,幼虫危害时间就晚;反之气温高,湿度大,孵化时间早,幼虫危害时间会提前。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第1代幼虫危害延续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

5、现,并开始交尾产卵。第2代幼虫危害在7月中下旬发生,8月上旬为危害盛期。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第2代期间会出现世代交替现象,卵、幼虫、成虫、蛹同时出现。第3代美国白蛾在9月上旬出现危害,直到10月中旬老龄幼虫开始陆续下树入地化蛹越冬。  3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美国白蛾的防治原则是“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治”。近几年各级森林植物检疫部门加大了对其的防治力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封锁除治措施,采取专业队防治,利用灭幼脲等仿生制剂、BT等植物源制剂及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开展防治,大大降低了污染,避免了化学防治带来了各种弊端

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防止了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蔓延发展。  3.1加强检疫工作  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木材等检疫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疫区苗木外运。加强疫区内的防治力度,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3.2冬季挖蛹  利用美国白蛾越冬蛹时间长的特点,采取挖蛹消灭的方法,降低第2年第1代的虫口密度。  3.3人工防治  由于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是吐丝结X生活在一起的,在破X分散之前用高枝剪将X幕剪下,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集中处理。  3.4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

7、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5生物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在老熟幼虫或化蛹高峰期放飞周氏啮小蜂,寄生于蛹中,可达到最佳效果。  3.6药物防治  低龄幼虫期(1~4龄)喷洒20%灭幼脲3号2000倍液。4龄以后用25%灭幼脲3号2000~2500倍液。在发生严重地区,可用灭幼脲混合甲胺磷或高效氯氰菊脂。当幼虫已破X分散后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后2小时检查地面死虫情况,均

8、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收稿:2010-12-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