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ID:20752642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2.通过对于本节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清朝统治危机加深的表现和武昌起义成功的诸方面原因;通过对“铁路国有”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清该政策的实质和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3.通过对保路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路运动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20世纪初,

2、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继推出“新政”之后,又上演一部“预备立宪”的骗人闹剧,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断反抗。在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同时,收回利权的斗争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中的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重点分析  ①保路运动是重点。保路运动是由清政府的“铁路国有”卖国政策引发的一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国运动。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它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

3、条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爆发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是重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中建立的革命政权。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与此同时,各省的立宪派、旧官僚相互勾结,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篡权活动,使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危机。本目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武昌起义的爆发基于前面两节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以及

4、保路运动的发生、发展等。“启后”是说:没有武昌起义的爆发,便不会有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相继独立,也不会有中华民国的建立。因此,学好本目内容,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也会对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结局有重要的帮助。  重点突破方案  ①关于“保路运动”:建议教师首先提问学生,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我国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的形势,资产阶级曾发起过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怎样?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学生回答后教师转入“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的内容的教学,在这

5、里教师提问学生:清政府真的要实行“铁路国有”吗?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教材,提醒学生“保路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要求学生从背景、领导者、手段(方式)、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②关于“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掌握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让学生加以补充说明,然后教师放映电影资料剪辑《武昌起义》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电影资料剪辑《武昌起义》的内容,结合课本知识提出关于“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

6、的成立”的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  难点分析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是难点。受理解能力的制约,学生难于认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教师应从“预备立宪”出笼的背景、目的和《钦定宪法大纲》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清“预备立宪”是一个欺骗国人的大骗局。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建议教师首先重点讲授“预备立宪”的背景,然后通过“预备立宪”过程(下令考察宪政——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皇族内阁”)的精彩讲述,突出其实施目的,最后由学生概括其实质。  课内探究

7、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讲授“保路运动”时,提问学生如下问题:①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我国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的形势,资产阶级曾发起过一场什么运动?②这场运动的性质怎样?③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④清政府真的要实行“铁路国有”吗?⑤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的实质是什么?⑥最后让学生依据教材从背景、领导者、手段(方式)、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整理“保路运动”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节  重点:①保路运动;②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难点:清政府“预备

8、立宪”的实质。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武昌起义》。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辛丑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清政府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将会有何打算?”,引入本课主题。  一、“预备立宪”和立宪派  关于“预备立宪的背景”,教师介绍《辛丑条约》签订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合流,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