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

ID:20762689

大小:1.6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5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_第1页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_第2页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_第3页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_第4页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木架构构法和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木架构的构法与形式2011-05-0713:32:00..传统木架构的构法与形式2011-05-0713:32:00..传统木架构的构法与形式2011-05-0713:32:00..    木架构在人类传统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东西文明出现的最早阶段,当建筑被作为文化出现的那一瞬间,木架构俨然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被留存下来。木架构对于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作为文化的物质操作意识的技术也通过建筑的具象化而得以呈现。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方的传统建筑是石材架构的历史,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鲜和日本东

2、亚文化圈是木架构的历史。然而如果更早地给予追溯的话,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明最早期的建筑都留有木架构的痕迹。从对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铁器时代初期出现在世界各地竖穴居遗迹发掘成果来看,无论是德尔德纽洞穴墙上所描绘的小屋、维克拉那以及西比利亚曼摩斯人狩猎的住宅以及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定居农耕的村落住宅(英国以及德国发掘的曼摩斯人住居遗迹)(图1)、中国西安半坡村遗址、日本登吕遗迹(图2)都显示出基本相同的结构形式。其中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首领墓葬中的遗构同日本登吕遗迹一模一样。这种形态的类似性是基于功能出发的,是人类在文明早期对于木材特性及其结构性能

3、的认识,在客观意识主导之下的形式建构,建筑呈现出其本体的形象。在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随着阶级分化、私有制出现等社会变革,各地木架构形式开始被注入更多的非本体意义,形式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脉络。研究传统建筑的发展,将技术与形式或者说本体与非本体并置的讨论或许能够更加清晰的理清期间发展的脉络。在纵向依据时间线索讨论中国传统发展之外,横向的以地域区分来给予比较也许能够更加明晰中国传统建筑的自身特点。本文试以中国与日本的传统木架构技术与形式的比较为主线,通过结合对比西方传统建筑中木构技术与意识,来进一步对木架构这一传统形式明晰化。并籍此对形式

4、背后的技术的讨论来比较各自文化背景中意识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关于技术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探讨也是本文所关注的另一个侧面。技术是文化的理性与秩序化的一个侧面,其作为文化传承的背面延续于人类建造的历史发展之中。技术作为人类试图将自身世界秩序化的意图,显示出人类对于自然、物质等客观世界的理解。“建筑是对于巨大超越的高尚尝试,是据我所知的最崇高的宗教行为”这是路易斯•康对于建筑的定义,其中的“宗教行为”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秩序化的意义。如果说“建筑是秩序化了的房间的集合”的话,那么结构就是将客观物质秩序化的技术。形式则反映着人类所持有的对社

5、会、制度等主观意识的介入。山本学治在《素材与造型的历史》一书中对技术与形式的关系给予了阐述:“……技术是在同各自不同时代出现的新功能相联系的,在时代更迭之中,在大幅的变化之中所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连续发展是贯穿在具有同一性传统文化圈内的各时代造型活动的,同时这也是其发展连续性的基础。而且,连续发展的技术同各时代所涌现出来的新功能相纠结和相互实现化,挣脱了其他时代的形态制约所具有的新造形创造的历史,也正是技术连续发展的基础,不同时代独特的形态创造,也就是说“样式更替的不连续性”能够明晰的发展而来的原因。……技术的停滞带来的是“样式

6、连续”,在“样式连续”之中,人类所具有的创造力却只能停留于形式美的专注上了。”在人类传统建筑的发展之中,技术与样式(形式)之间的发展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我们对技术与形式的讨论以技术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技术所涉及的材料、架构体系、生产与建造等方面的比较,来揭示本体外延的形式变迁。材料:木材的选择    选择木材作为结构支撑的历史我们仅通过上面所述的遗迹就可知其经历了相当久远的时间。人类选择木材绝非偶然,而是有意识的发现。山本学治是这样叙述在其人类对木材的选择的:“人类从踏上文明之路开始,从自然中直接遇到的材料就是石、土和木。木在同其他两种

7、材料的比较中有着什么样的形态特点呢?    首先,保持一定硬度的具有韧性的棒状材料是一个特点,也是石和土所不具备的重要的性能。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的是在旧石器时代这种具有比较容易加工、切割成型的柔软材质也是重要的特点。为什么,是因为这种容易加工性是人类得以发掘其结构特性,并籍此独特性来形成与土的可塑性说不同的木所独有的形与连接方法。”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铁器时代初期为止,人类从对木材材质的特性的发现,伴随着工具的出现和加工水平的提高,连接方式的不断进化,到木架构的出现。期间经历了使用、发现到创造的漫长历程。材料作为技术形成的开始既是一

8、种意识的选择,更是一种创造的选择。    李允鉌先生在其《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原理分析》(以下简称《华夏意匠》)一书中提及的在现代建筑出现之前,只有包括日本、朝鲜等邻近地区在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