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

ID:2076379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_第1页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_第2页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_第3页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_第4页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国公司洋腐败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出现比较多的跨国公司商业贿赂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法律规范、经济学和政府行为视角进行总结分析,为该研究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近年来,有关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报道频出,一时间,“洋腐败”成为我国各大报刊杂志登载的热门话题。这些涉及“洋腐败”案件,并非是我国司法机关查处,而全部是美国依据其国内的《反海外腐败法》所查处的。例如“沃尔玛礼品”、“朗讯风波”以及“立邦漆回扣案”。不过,更多的则是“新案”,如:“张恩照事件”、“

2、麦肯锡员工案”、“麦当劳案”、“西门子贿赂门”、“家乐福案”等等,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问题进行了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此类研究出现一个新的焦点:从腐败等制度因素的角度解释国际资本流动,其中,关于转型国家和MENA国家的腐败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更是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大多数跨国公司商业贿赂都是围绕权力展开,产生各种类型的寻利行为,寻租概念最早由安妮·克鲁格(Kruger,A.O.,1974)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an,S.,1

3、975,1978,1986)后认为,贿赂能够以非人格的、愿者花钱的程序,来代替非人格的、能人政治程序,或者支持建立在私人关系之上,对个人进行照管的制度,贿赂涉及到“立法机关的腐败”、“采购员”、“利益与负担的分配者”(Rose-Ackerman,S.,1987)。寻租和寻利都可能涉及到企业经营者行为,S.A.瑞德和E.F.苏蒂特(S.A.Ravid,E.F.Sudit,1995)在研究企业经理融资决策与有利可图的额外津贴时,引入了“行贿经理(poanager)”概念。但没有对“行贿(poents)已经成为当地的商业惯例。资源的稀缺性是导致经

4、济生活中商业贿赂行为的深层次诱因,“经济人”促使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商业贿赂行为来获取利润最大化,公共权力寻租是导致商业贿赂越加泛滥的重要源头,广泛存在的利益失衡问题是滋生商业贿赂的内在动因(闫虹珏,2006),体制机制的空隙较大是商业贿赂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制度原因[2]。商业贿赂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RoseAckeman,1978;shleifer,1993;Vishny,1995)。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Mauro,

5、1995)。  像最小利润水平约束下的收入最大化(Baumol,1959),增长最大化(Marris,1964)和效用函数最大化(son,1964)等企业的管理者理论潜在缺陷是没有考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于是Holmstrom和Milgro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委托一代理模型,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的最优选择和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1]。由于未能考虑为解释代理人的随机处置权膨胀、委托人的监控缺失等问题而通过剩余索取权再分配引发的代理人地位转化、动机优化、长短期平衡及代理人冲动的减弱等一系列效应,而发生

6、了困难,对其进行重新构造和拓展是必要的,重新构筑的委托-代理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2]。在委托代理方面,Jensen等[3]-[6]认为,当经理人员的剩余索取权不足时,可能通过扩大有利于自己的投资项目,将公司财富转化为个人利益。而对于内部资金配置扭曲的成因,一个较为深人的研究方面是经营者的寻租活动.Meyer等[7],Shleifer等[8]认为:经营者在企业内外施加有影响力的非生产性活动,将产生潜在的租金,从而导致寻租并扭曲企业的资金配置.Scharfstein等[9]及Lanlont等[10]的研究表明:即使对代理人的约束激励机制相

7、对有效,并且企业投资预算刚性约束,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寻租行为仍将导致资金在不同项目和部门间的配置效率降低.根据股权制度安排,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下的过度投资形成机制(Kaufmann,1999;oglu,1995)。这些机制都使得腐败行为和商业贿赂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倾向(卢现祥,徐静,2007)。Myrdal(1968)则认为商业贿赂是低效率的根源,它诱权利者人为地设置各种阻碍,从而使得经济增长陷入泥沼。也有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商业贿赂不一定会制约经济发展,认为商业贿赂作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腐败润滑了制度并且使之趋

8、向帕累托最优(Rashid。1981),贿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形成腐败的“润滑效应说”和“摩擦效应说”(Leff,1964;1966;Huntington,1968;Bragu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