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

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

ID:2076867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_第1页
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_第2页
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例说历史主观性试题解答的“四个原则”  很多同学平时对知识的掌握很全面,但在考试中主观性试题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答题的基本功不够,如果在扎实的基础上能够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可能就会事半功倍。  分解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正确运用分解法必须做好两步工作:  1.认真究读题目,把握题目的层次性。正确的方法是:先粗读一遍题干或材料,了解其大意;再逐步分解需要回答的问题,明确提问的要求,正确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例如:有人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

2、……在西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军阀的夹缝中,我们的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大热潮……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三次热潮”出现的时间以及形成原因,它的发展又是怎样为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提供基础的?这道题可以分解为三部分:时间、原因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第三部分明显较难,但一、二部分比较简单。分解之后学生就可以轻松做出一、二两个问题,避免因第三个较难的问题而放弃整个题目。  2.对细化分解出的问题列出解答提纲。提纲必须简洁明了,能覆盖所要回答的问题。

3、如上述例题的提纲可以这样写:时间: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9世纪末期初步发展,20世纪初期进一步发展;原因:自然经济的瓦解,帝国主义的侵略等;对近代化的作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寥寥数语,既概括了答案的主体,又反映了层次关系。  依题目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发展思维也就是对知识进行纵横联系,纵深分析。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必然要求。如:2005年10月25日海峡两岸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问:“台湾光复”的含义是什么?“台湾光复”前,国际社会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这个问题

4、的跨度较大,因为关于台湾的问题横跨古代史和近现代史,题目的着眼点在哪里?可以从时间推断大约在1945年,然后从这个时间点去发散思考台湾问题:1945年抗战胜利时我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被其割占50年的台湾。国际社会的态度主要从四次国际会议的决定尤其要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去考虑。  为了减少评分误差,无论是材料解析题还是问答题,答案均要求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清楚明了。因为问答题要求根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做筛选,确定好要点。答案最好段落化、序号化,切忌从头到尾都是逗号,结尾一个句号。例如: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

5、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这个问题要点很明确,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和国际环境,这样答案就一目了然。而有些考生采取“漫天撒网”的原则,往往“言多必失”。因此要注意序号化的原则。  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所用的语言不符合历史学科的要求,甚至用俗语和方言。例如在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原因时,有学生写“中国像一块肥肉,谁都想吃”,其实是想表达“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意思。这种抒情性语言的运用,不符合历史学科的语言特色,即使答案意思基本到位,也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平时的主观题训练中,要使用正确的术语,

6、尽量做到准确、规范。  浙江·桂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