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

ID:2076890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_第1页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_第2页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_第3页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事物大文章——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与花枪青岛高科园一中陈志高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他还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他实际上给我们指出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尽管《水浒传》是一部宏伟巨著,但里面丝毫不缺少作者匠心营构的精细之笔,因此对于这样优秀的作品必须细致体味,认真揣摩,不能只记情节,不理会文字。只有这样,方能得其更多的精髓。下面就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几个小事物说起。  

2、文中对雪的描写可谓极其节省而又十分传神。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每到一处都评曰“妙绝”,到底妙在何处,还需我们细细品味。首先风雪的设置为下文铺垫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入。风雪之日,天气恶劣,也是恶人猖獗之时,风雪掩盖之下,阴谋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正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构思可谓精巧缜密。  风雪还为全文增添了独特的氛围。作者巧妙地

3、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作者用“紧”字来修饰雪,真可谓是独一无二,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在平静的外表下,大雪纷飞之中感到气氛和情势的紧张。英雄大难临头却不自知,如何能不使我们替他捏把汗呢?  此外,雪的出现还增强了英雄的悲剧处境,更加衬托出英雄无路、多灾多难的困窘。有了雪的点缀,故事更显得动人了。  关于火的描写在文中出现了好多次,本来草料场应当是最怕火的地方,但作者故意不厌其烦的写

4、火,甚是有趣。如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还是金圣叹能够悟出作者的构思之妙:“题目是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又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将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令后火全不关此。妙绝之文也。”  的确,作者在写火的时候,用笔极为精细。层层布疑,而又逐一了结。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5、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也为后文作了一个明确的交代,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原因。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至此,我们读者和林冲一样才恍然明白真相,远处燃烧的是草料场的熊熊烈火,而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也从林冲的心头熊熊燃起。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

6、迎着风雪,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风雪与火,这两个本不相容的事物此时却交织在一起,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花枪与尖刀本是小事物,不足一道,但细细想来,也很有趣味。自从林冲在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去草料场时“拿了条花枪”后,就枪不离手,作者似乎也在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它们。如:“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  这些在常人看来近似于罗嗦,但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写

7、呢?分析起来,首先是为后文做铺垫,不至于林冲在大显神通之时花枪与尖刀凭空而来,使人疑似在读《西游》,果然后面花枪和尖刀都派上了用场,为林冲报了仇,大快人心。还有一个原因,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林冲虽然天性善良、仁义,前面寻陆虞候不着,虽然“自心下慢了”,但并未完全丧失戒备之心,而是时时提防、处处留心小人暗算,不愧为一英雄人物,遇事从长计议,深谋远虑。可见其反抗之心并不是突兀而来,而是早已有之,只不过未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而已。林冲从一开始的忍耐顺从、随遇而安到最后的忍无可忍、走向反抗这一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