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

ID:2077016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_第1页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_第2页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_第3页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_第4页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上梁山之鲁西南行简》---峻青中考现代文阅读:上梁山——鲁西南行简峻青××兄:  正当阳春三月,鹧鸪声声之际,我应邀去河北省平山温泉,参加太行笔会;南返途中,又应菏泽之邀,做了解一次鲁西南之行。上了梁山,在黑风口当了半天水浒好汉,下得山来,豪兴犹在,禁不住提起笔来,给你写此一信,为的是请你同我一起,分享一点儿梁山风光,水泊豪情。  啊,梁山,这

2、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的地方,在我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强烈地激动过我的好奇的心,撩拨过我那充满了浪漫色彩的想象啊。直到如今,只在一提起梁山泊,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片浩浩碧水,茫茫芦荡。在这烟波浩渺之中,一声响箭起处,几只蚱蜢水舟,从那茂密的芦苇丛中,箭也似地飞将出来。……  啊,这情景,真够豪迈浪漫的了。  嗬,岂止是豪迈浪漫,简直是富有诗情画意呢。  可眼下这水泊梁山,却大非往昔可比了。往日那浩浩荡荡的八百里水泊,如今多已淤积成平原,变成了良田万顷。眼下,正是小麦拔节的季节,一马平川的鲁西南大平原上一片嫩绿,那微风吹动着麦浪,也真酷似那绿色的水泊呢。但,蓼儿洼的遗迹,还是到处

3、可见,除去那一片汪洋的东平湖外,这万顷平原之上,也有不少地方,展现出一片片芦苇丛生的港汊和塘湾。梁山,就座落在这辽阔无垠的平原之上。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望见它那青苍苍地影子。它虽然不能算是十分高大,但却可以使人想见当年那八百里水泊环绕中一山独峙的险要形势。更何况,到得山脚下面,仰头上望那山上岩石嶙峋,陡崖耸立,确是险要雄伟。  爬山了,我走在那乱石纵横崎岖陡峭的上山小道上,心里不禁浮想联翩,泛起一阵阵怀古之幽情。想当年,宋江、武松、林冲、鲁知深等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他们被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害得有国难奔,有家难投,而最后不得不被逼上梁山,举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

4、这山道虽然狭小,但它却是那百川之总汇:各路英雄好汉,当初就是象百川细流,从四面八方一起汇聚到这儿,从这条小路上,汇集到那聚义厅前的杏黄旗下来的。  上得山来,第一个去处就是断金亭,当初火□王伦的地方。下得一个山坡,再向前走不大一会儿,只觉得突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耳边是一片呼呼的风声,身子被风刮得前仰后合。原来,梁山的险要关隘——黑风口到了。  真是名不虚传,这黑风口,果然不同凡响,且不说那地形的险要,光是这风,也令人难以抵挡了。难怪人称这里是“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  我们的黑旋风李逵,就镇守在这黑风口上。  如今,这儿竖起了一座李逵的塑像。据说是哪一个美术学院师

5、生的杰作。这像塑得很好,李逵豹眼圆睁,钢须怒张,手执两把板斧,迎着那呼呼的大风,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住了那通住山塞的要道。  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不信,试试看,谁能够轻易的从这位黑旋风的板斧底下,进得寨门?  在水浒的众多英雄好汉中,李逵是我深为喜爱的人物之一。我喜爱他的憨厚忠城,没有半点儿狡诈。我喜爱他的豪爽直率,不见一丝儿虚伪。我甚至喜爱他那种卤莽劲儿;不问青红皂白,劈头就是一顿板斧。虽然由上而演出过“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的”闹剧,但仍不失其天真正直。  朋友,你不是也很喜欢李逵这个人物吗。记得,有一次,你我一起在电视屏幕上看

6、真假李逵戏剧时,你不断地哈哈大笑,连连赞叹说:  “黑旋风真是卤莽得可爱,天真得可爱!”  这黑风口,是通往山上宋江山寨的烟喉之地,有了这位黑旋风的两把板斧,山寨也就可保无虞了。由此也可看出宋江的用人得当,他也是喜爱和相信李逵的忠诚勇猛。  宋江的大本营——聚义厅,就在黑风口上面的虎头峰上。这虎头峰是梁山的主峰,地势最高之处。四周全是悬崖绝壁,陡峭异常。而虎头峰的上面,却十分平坦开阔,当年宋江的聚义厅,就建筑在这片平坦的峰顶上。如今,聚义厅的痕迹已不复存在,但聚义厅前面的石头上,却还有一个碗口在的石窝,传说,这就是当年插杏黄大旗,它令想起那面绣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的杏

7、黄大旗,高高地耸立在碧波万顷的水泊之上,迎风招展,召唤着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汉们的情景。  啊,朋友,不要笑我太迂腐了吧,别怪我把文学作品当成了史实。梁山泊,真的有过英雄聚义呢。尽管《水浒》是小说,有某些虚构的成分,但梁山泊好汉的那一番遗迹和传说,都在无可争辩地证明着这一点。岂止是一杆杏黄旗和旗窝呢。瞧,还有那寨墙,这虎头山四周环绕着的一道道寨墙,它们都是用山石堆砌成的,宽处竟有六、七尺厚,最低处也有一人多高。如今虽然已是断垣残壁了,但仍可想见当年的威武之势。  还有马道、练武场、点将台等等遗迹,也都赫然在目。至于活的见证——梁山英雄好汉的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