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

ID:2077222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_第1页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_第2页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_第3页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_第4页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取消高考加分是“因噎废食”还是保障公平  事件回放  离2010年全国高考还有不足3个月的时间。山东省日前高调宣布取消省内照顾性高考加分项目,立时引发舆论关注。  原本为引导素质教育发展的高考加分项目为何走入“死胡同”,“新的形势下高考招录制度如何进行变革”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再次成为议论焦点。  取消加分项目引争议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在品德、学业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同时,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经教育部批准的前提下,可增加仅适用于本地的照顾性加分项目,山东此次取消的加分项目即属于后者。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高考加分,目前在全国尚不多见,山东此举一出,立

2、时引发舆论争议。  长期关注高考招录政策的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权朝鲁对此“拍案叫好”。他认为,取消省内照顾性加分有助于维护高考公平。从近年高校录取学生情况看,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一些加分考生的综合素质并不突出,山东自行增加的照顾性加分已没有“确需设立”的必要。同时,取消这些加分政策还有助于防堵腐败漏洞,避免因“跑关系”加分带来的高考不公。  许多网民也表示,高考加分政策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对其公平性进行保障,不如干脆取消。网民何耀超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与其让变了味的加分政策继续走偏下去,演变成带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不如干脆回到原点,取消加分政策,让所有的学子站在

3、同一起跑线上。”网民张成浩说:“我期待其他省区市也能效仿山东的做法,尽快清理高考加分政策,还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取消省内照顾性高考加分有些“因噎废食”。阳信二中副校长王玉贵认为,高考加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意义不容忽视,全部取消过于绝对化。比如过去山东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一方面是对他们因履行学生干部职责减少学习时间和精力的补偿,更重要的是起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干部在繁重的高中课业之余积极为同学服务。  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士则认为,加分考生只占少数,取消照顾性加分对高校招录影响不大。山东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仁卿说,加分考生在考生总数中只占极小部分

4、,绝大多数同学单凭高考分数报考大学。对推进素质教育而言,完善高考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标准更重要。  加分项目人为因素影响大  山东高考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每年录取分数线在全国较为靠前。来自山东省教育考试招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山东共有万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一批文科分数线为596分、理科586分。从接近文科“一本”分数线的595分向上看去,10分之内有5041名考生;而理科在585—595分之间则聚集了14100人。一分之差影响高考成败并不鲜见,而山东省内制定的加分项目动辄10分乃至20分,影响实在不容小视。  记者调查发现,如同在体育比赛中很容易引起争议的武术表演、艺术体操等“

5、评定打分类”项目一样,近年来,山东陆续取消的省内高考加分项目也多属于“评定类”加分项目,如对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等,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  这种“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中学校在分配这些“加分名额”时,往往不得不优先照顾一些家长有权或有钱的“关系”考生;另一方面,出于学校和教师评优争先的考虑,一些高中学校干脆直接把尖子生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帮助他们增加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保险系数,从而为学校争得各级荣誉甚至数额不菲的奖金。凡此种种,都影响到了高考加分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多年从事高中教育工作的潍坊一中校长于允锋认为,高考加分制度本

6、意是为了对高校选拔人才时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弊端进行纠偏,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部分加分项目本身裁量自由度过大、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存在问题,不仅未能对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反而带来新的教育不公。  高考公平与素质教育需平衡  山东省教育厅在解释“取消省内照顾性高考加分项目”时表示,取消加分并不意味着对有特长或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考生不予照顾,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进行评价,如在高考录取中把学生高中阶段综合评价信息纳入考生信息档案,要求高校在录取时充分考虑。  然而,取消这些加分无疑将部分增大高考风险,甚至使高校招录再次回到依据考分高低定胜负的“原点”。一些高校招生工作人员透露,尽管

7、山东已通过向高校提供学生综合评价信息等方式,对有特长的考生给予照顾,但在尚无明确标准要求高校如何“充分考虑”这些信息的情况下,面对具有很高社会认可度的高考,高校录取“低分高能”考生面临极大压力,素质教育仍难走出“分数困境”。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提出,当前通过大幅变革高考招录制度引导素质教育风险较大,而通过在高考科目中增设“基本能力”测试引导中学开齐、开全课程;引导学生重视学习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则相对安全、公平和公正。“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