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

ID:2077480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_第1页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_第2页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_第3页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_第4页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复旦附中校长:10年自招改革未达期目标  教育部于2003年首次推出22所大学的招生改革,即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突破了大学必须以高考分数依次录取的规定。2006年起,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以区域性为特点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项目的实施,突破了大学高考录取统一控制分数线的规定。  10年来,全国参与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达到80所,这些高校都是中国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大学。在具体的选拔方式上,大学也作出多种尝试:征文、笔试、笔试加面试、面试、专长测试,高考科

2、目笔试、多学科笔试,一对一面试、多对一面试等等。  每年高校的自主选拔都是社会最为关注的事件。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到现在为止,无论是大学还是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认识尚处于研究选拔方式的初级阶段。  针对庞大的学生人群实行的是统一高考录取制度,是由政府全面组织的集约化考试方式。所谓大学的招生功能,实际是不存在的。  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0年代初,尽管升入大学是优秀高中生的努力目标,但因为当时全国高等院校总共招收约60万学生,只占当年高考报名人数的22%.时值市场化改革刚起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与工人的工资收入差异不明显,没有形成高竞争和高工资的效应,所以当时高中

3、升大学的竞争影响面很有限。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家长格外关注唯一一个子女的教育和发展。1993年起,高校开始实施毕业生不包分配、推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化改革,这使得名校和热门专业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尽管到1999年时,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60万,占当年高考报名人数的比例达到55%,但是高考的竞争愈发趋向白热化,形成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  随着这一代学生人口的持续增长,竞争愈加残酷,家长们为使孩子们占有高考先机,希望先进入好的高中、好的初中、好的小学。这一阶段,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211高校”建设、“985高校”建设,示范性高中建设等政策实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4、用,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陷入了全面应试教育的境地。  到2000年左右,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已极其严重,而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教育进步明显。在国内,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以极大的勇气推出了自主招生政策,从此铁板一块的高考录取模式被冲开了一个口子。  应该说,当时大多数进入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高校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原因是长时期来,我们针对庞大的学生人群实行的是统一高考录取制度,即由政府全面组织的集约化考试方式。高考考纲的确定、试卷命题、考生报名、考试组织、阅卷评价、成绩登记排序都由政府统一组织。所谓大学的招生功能,实际是不存在的。  大学的办学自主

5、权,主要体现在学术评价标准上。所谓的自主招生,实际上是要求大学有自己独特的、明确的对所招收学生的学术评价标准。  我国的大学都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按照《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高等院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包括招生自主权,培养自主权以及其它学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但实际上,因为经费的来源和业务的管理都由各级政府直接控制,大学凡是与社会相关联的边界部分基本是没有自主权的,诸如招生的标准,毕业证书的发放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我们对于大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视,也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211大学建设、985大学建设无疑都是这种重视下所选择的发展途径,但其制

6、度建设中,却有先天性缺陷。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由行政化带来的同质化,即完全由政府掌握统一的标准及资源,大学没有独立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模式,凡事都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而发展、随政府支持政策的取消而消亡,看不出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办学自主权主要体现在学术评价标准上,即大学及其教授有对学术能力进行评价的自主权,所谓的自主招生,实际上是要求大学有自己独特的、明确的对所招收学生的学术评价标准。因此,大学招生不仅仅是履行一个程序性的行政事务,它隐含着大学向社会昭示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录取评价方法等。  与高考类似的笔试选拔、集约化的多校联考、甚至把

7、高考中没人愿意填报的专业用自主招生的政策……凡此种种,让自主招生越来越远离它的本意。  从2003年起,一批大学在大一统的高考录取体制下开展了自主招生试点,从此开启了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包括复旦在内的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成功,使大家发现,在当时的政策背景下,自主招生可以做到“名利双收”,既招到优秀学生又赢得社会声誉。一时间,高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性很高,自主招生规模扩大、选拔方式多样。  但是,由于招生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非常强,一环紧扣一环,一个细节出错全盘皆输,所以高校在开展自主招生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