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珠峰新高程

解读珠峰新高程

ID:2077964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解读珠峰新高程_第1页
解读珠峰新高程_第2页
解读珠峰新高程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读珠峰新高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读珠峰新高程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作为世界群山之首,屹立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造就的喜马拉雅山脉群峰之中。地壳板块运动、全球温室效应等因素都会引起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变化,喜马拉雅地区一直是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珠峰高程测量一直为世人瞩目。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米,测量精度为±米。我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米停止使用。  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1975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技术原因,

2、在测雪深时没达到真正的岩面,测雪深米。此次对珠峰峰顶的冰雪进行了雷达扫描探测,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珠峰峰顶的冰雪深度,发现岩石上方是由密度不同的三层物质组成:最上面是积雪层,厚度大约1米;其下方是冰层,厚度大约米;再下面一层密度比岩石小,但比冰层大。推断是冰和碎石的混合层,厚度大约1米。这三层加起来就是米。  两次测算的起算点不同。在测量学中,高程起算面是该地大地水准面。2005年利用了国际上最新的卫星技术资料,使用了多个数字地理模型,参考了国内外详细的地形和地理资料,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地水准面,与197

3、5年相比,提升了大约~米。  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珠峰顶部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降低,但降低的主要是积雪的厚度。珠峰所在地定日县年平均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在近几十年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定日县从1971年至1992年,年平均气温增值在摄氏度附近摆动,比1960年至1967年间平均提升了摄氏度。从1993年开始年平均气温上升更为明显,1998年至2002年年平均气温增幅连续均在摄氏度以上。  由此可知,新高程以比1975年降低并不意味着珠峰在变矮。  

4、五个方面的创新,确保了本次测出的珠峰高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是全球定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完善。本次珠峰测高中,用GPS方法共设置了70个点,而此前美国等国家在测量中只用了2个点,数据采样也从一般的每30秒一次提高到每秒一次,使获得的数据量大大增加。  二是采用的激光测距的手段。1975年我国珠峰测高没有采用激光测距手段,本次采用激光测距,使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是本次测量的峰顶冰雪深度更为可靠。1975年,我国是用人工插入标杆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本次用雷达测量冰雪深度。冰雪雷达探测

5、仪能够根据不同物质对于频率的不同反应,较准确探测出珠峰峰顶的浮雪和永久冰层的厚度。  四是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加精确。  五是测量中的折光改正更加完善。此前测量珠峰高程时,折光改正使用的是距珠峰70千米之外的定日的气象资料,而本次使用的是在珠峰脚下珠峰大本营测得的气象资料,数据无疑更为准确。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测定它的高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标志。新高程的测量,一方面,展示了国家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土重要地理信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珠峰地区的地壳运动至今仍然非

6、常活跃,这种变化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珠峰地区的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因此测量珠峰高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江苏·宋增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